拉祜族的農耕有哪些風俗?
農業祭祀的遺風遺俗,主要有祈神允許開地、祭討神種、祭禾苗成長、祭谷神歸倉以及開鐮前感恩始祖、先輩并犒賞耕作有功者的農祭習俗——“嘗新節”。
拉祜族的飲食有什么習慣?
拉祜族過去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主食為當地生產的大米和苞谷。喜用雞肉或其他配料加大米或苞谷做成稀飯,有瓜菜、菌子、血、肉等各種稀飯,其中雞肉稀飯為上品。拉祜族日常喜歡將菜、肉及佐料和水放入一段鮮薄竹筒內煮熟,既有竹之清香,又保持原有肉菜的香味。拉祜族過去和現在均有吃烤肉的習慣,烤肉別具風味,大都將獵獲的野獸肉,用兩根竹棍把涂有鹽和香料的肉夾在中間,放在火塘邊慢慢烤黃、烤香、烤脆后吃。或用芭蕉葉將肉包住埋入火中,燒熟而食。烤肉香脆可口,佐以麻辣調料食用非常開胃。獵獲物的下水和雜碎,就地燃火,放入竹筒內煮熟分食。在開膛剖肚時,中年人喜歡用手捧喝熱氣騰騰的“護心血”,據說獵物的護心血有補血消除勞損的妙用。
食物分生食和熟食兩種。熟食主要是烤和煮。1949年前只是個別人家有鍋和甑子,玉米和旱谷都用木杵臼舂搗后用竹筒煮食。其法是把大米或玉米面加適量的水放人竹筒內,再用樹葉塞緊筒口后放在火上燒,燒熟破開竹筒食用。現在只是進山用竹筒燒煮,在家都普遍用鐵鍋、鋁鍋和木甑子來做飯做菜。玉米還有特殊的吃法,即將玉米舂去表皮,浸泡半天左右,撈出晾干后再搗成面后蒸成糕。過去拉祜族很少自己種蔬菜,一年四季采山里野菜來佐餐。拉祜族還會腌菜、腌肉、磨豆腐。典型食品主要有:松鼠干巴、干糝、香草烤牛肉等。他們吃飯離不了辣子,每餐必不可少。俗語說:“拉祜人的辣子,漢人的油。”拉祜族的食具,過去有用竹子做成的,有的用木頭刻制成碗、勺(稱為木拉),刻得很精致、美觀。現在拉祜族多數都已使用瓷碗,不再自己刻木碗了。
拉祜族習慣上一般不吃狗肉。傳說拉祜族的谷種是粘附在狗尾巴上,由狗帶到人間,加之狗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的關系密切,而且是獵人的好幫手,能為主人看家,因此,拉祜人認為吃狗肉、殺狗、打狗都是不道德的行為。有些地方吃狗肉要受到群眾的詛咒和恥笑,并且不準進入寨內。另外,在瀾滄縣南段一帶的拉祜族不吃水牛肉,認為吃了牛肉就等于吃了牛的力氣,人們無法耕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