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北京3月17日電 (記者 杜燕)《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簡稱“報告”)今天發布。報告顯示,2022年,居民平均睡眠時長為7.37±2.21小時,比2021年的7.06±1.32小時有明顯上升,超過8小時的比例為47.5%,遠高于2021年的35.3%。2022年民眾睡眠指數為67.77分,較2021年增加了2.98分。
今天,由中國睡眠研究會等聯合主辦的2023“3.21”世界睡眠日中國主題發布會暨大型科普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辦。活動中發布了上述報告。
據介紹,報告數據源于2022年中國社會心態調查,這一調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在2022年7月至11月組織實施。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在全國30個省份進行分層抽樣和PPS概率抽樣,抽取145個縣(市、區)的314個城鎮社區,對其中在現地址居住6個月及以上、18周歲至70周歲的居民進行抽樣調查。受疫情影響,截至2022年10月調查了265個城鎮社區,調查計劃執行率為84.39%,獲得6168份有效問卷。
報告共有11個章節,從不同角度呈現國人睡眠平等、睡眠指數、不同群體、受教育程度、不同職業、睡眠醫學、生活壓力、生命意義、差旅人士、運動健身,以及大學生的睡眠情況,為推進“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參考。
報告顯示,就不同群體的睡眠狀況而言,民眾的睡眠時長有待增加、睡眠質量自評有待提升。2022年,受訪者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7.40小時,近半數受訪者每晚平均睡眠時長不足8小時(47.55%),16.79%的受訪者每晚平均睡眠時長不足7小時。
受訪者睡眠質量自評均值為3.11,大部分受訪者的睡眠質量自評為“尚好”或“非常好”(占比為89.60%),有22.60%的受訪者的睡眠質量自評為“非常好”,有10.40%的受訪者的睡眠質量自評為“不好”或“非常差”。
報告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總體上受訪者的睡眠時長呈縮短趨勢,睡眠質量自評呈下降趨勢。男性受訪者和女性受訪者的每晚平均睡眠時長差異不大,但男性受訪者比女性受訪者的睡眠質量自評略高。
根據報告,隨著收人的增長,總體上受訪者睡眠時長呈倒U形分布。同時,不同受教育程度群體的睡眠時長、睡眠質量自評存在一定差異,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群體的睡眠時長偏短、睡眠質量自評偏低,其中有25.71%的受訪者的睡眠質量自評為“不好”,這使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群體成為與低受教育程度群體(小學及以下群體)類似的”睡眠剝奪群體”。
報告還顯示,影響睡眠狀況的社會心態基礎主要體現在美好生活需要對睡眠狀況的影響,包括安全感、主觀幸福感、公平感、社會信任與社會壓力感等方面。
會議還進行了《睡眠技術規范化培訓教程》和《日間過度思睡臨床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的首發儀式,中國睡眠研究會常務理事張斌教授介紹了《教程》和《共識》的編纂情況。(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