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棗莊2月19日電 (沙見龍 王龍飛)作為昔日“煤城”,魯南棗莊近年來不斷加大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鳥類棲息環境不斷變好,被譽為“鳥中國寶”東方白鸛、全球性極危鳥類——青頭潛鴨、震旦鴉雀、中華秋沙鴨等珍稀鳥類頻繁現身此地。
近日,山東省環科院生物多樣性調查組在棗莊做冬季鳥類調查期間,在市中區周村水庫發現4只東方白鸛,這是該市首次發現該鳥類在此越冬。該鳥類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定為瀕危種,全球數量不到3000只,被譽為“鳥中國寶”。
圖為震旦鴉雀。 山東省環科院 供圖東方白鸛對生存環境要求極為苛刻,被看作濕地環境質量優劣的標志,有濕地生態環境“指示物種”之稱。據該調查組工作人員介紹,在棗莊滕州紅荷濕地公園、薛城蟠龍河濕地、滕州北沙河濕地的蘆葦蕩中,調查組多次發現了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震旦鴉雀,特別是滕州紅荷濕地公園的一處蘆葦蕩內發現震旦鴉雀達百余只,種群規模在全國罕見。
震旦鴉雀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易危物種,數量很少。上述工作人員稱,震旦鴉雀對環境要求極高,必須依賴蘆葦蕩的環境生存。棗莊多區域發現比較可觀的震旦鴉雀數量,標志著這一物種在棗莊種群穩定,也說明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效果。
早在去年8月,棗莊市啟動覆蓋全域的生物多樣性調查,調查組在該市薛城區龍潭公園觀測時,首次發現了全球性極危鳥類——青頭潛鴨(Aythya baeri)。青頭潛鴨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列為“極危(CR)”物種,是IUCN物種紅色名錄中野生種群受威脅的最高等級,全球僅存一千多只。2021年2月,中國將青頭潛鴨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圖為東方白鸛在水中嬉戲。 山東省環科院 供圖自2022年8月份以來,棗莊市生態環境局委托相關部門對該市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對生態系統、維管植物、鳥類等進行野外調查,對物種進行鑒定和名錄編目。截至目前完成了鳥類秋季遷徙期調查,共調查58條樣線,31個樣點,調查到鳥類16目、39科、71屬、101種。
近年來,棗莊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加大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鳥類棲息環境不斷變好,中華秋沙鴨等各種鳥類每年如約而至,越來越多的“候鳥”變成了“留鳥”,成為了更多鳥類的繁殖地、棲息地、越冬地。
圖為棗莊蟠龍河鄒塢鎮段。 陳允沛 攝2022年1-11月,棗莊7個國控斷面中有2個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5個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水體優良比率達到100%,水環境質量指數居山東省第三位。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39,同比改善4.1%;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67.4%,同比改善2.4個百分點,優良天數同比增加9天,重污染天數減少5天,藍天白云成為常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