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社武漢2月2日電 (張芹 趙銀婓)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記者從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獲悉,建設好“家門口的濕地”是武漢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包括通過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等措施,建設一批具有濕地景觀特色和生態功能的城市濕地公園和湖泊公園。
作為全球唯一人口超千萬的國際濕地城市,武漢今年將結合水體修復治理、城市更新年行動、園林綠化提升三年行動等,再建10處小微濕地。
位于武漢市江夏區的上涉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近年來實施了一系列濕地保護修復措施,其中退漁還濕成效顯著,截至2022年12月底,還濕面積達3900畝。據武漢市濕地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李鵬介紹,現如今,這里分布有28種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單日觀測到野生候鳥的最高紀錄近3萬只。
圖為青頭潛鴨在武漢濕地嬉戲。魏斌 攝
據介紹,武漢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不僅考慮重要濕地的生態功能、鳥類棲息地保護等,也十分注重生態宜居,智慧化地處理濕地與人、城市之間的和諧共生關系。去年11月在武漢舉辦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中國以及武漢關于小微濕地的保護和管理備受各方關注。
小微濕地面積雖小,但數量眾多,蘊含著巨大潛能。在武漢,以解放公園、西北湖成為代表的城市中心小微濕地,成為保護與利用典范,豐富的濕地資源讓民眾在“家門口”就能盡享詩意生活。
記者近日在緊鄰武漢府河濕地的柏泉空港濕地花田水生植物產業基地內看到,這里的小微濕地示范區已經建成。據武漢林業發展公司副總經理張武介紹,示范區總建設面積1500畝,通過對原有魚塘改造,模擬自然構建“水—林—魚”共生的生物多樣性濕地生態體系,集水生植物種質資源保護保育、水生植物產業及示范、科普展示及葡萄采摘農事體驗等功能于一體,計劃在今年“五一”前后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