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圖為河北省霸州市勝芳古鎮花會擺會活動現場。 劉向 攝
(新春走基層)河北千年古鎮50余道傳統花會鬧元宵
中新網廊坊2月2日電 (宋敏濤 邢亞南)2月2日,河北省霸州市勝芳古鎮熱鬧非凡,為期5天的傳統元宵花會展演正式拉開帷幕。從農歷正月十二到正月十六,50余道花會將紛紛展示各自絕活,為當地群眾和游客獻上文化盛宴。
據介紹,勝芳花會始于明,盛于清,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興盛時有“七十二道會”之說。據勝芳鄉藝總會負責人蔡利介紹,勝芳現有花會47道,其中有31道是“非遺”項目,包括高蹺、武術、舞獅、中幡、龍燈、笙管樂等多種藝術形式,是勝芳獨特民俗的珍貴歷史遺存。其中,勝芳南音樂會于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午12時許,各道花會齊聚街頭,開始擺會。中幡會、跨鼓會、高蹺會、小車會、武術會、音樂會……綿延數里的花會隊伍成為勝芳古鎮老街里一道流動的風景。今年共有52道花會參與擺會,是近幾年之最,包括本地的46道花會,以及來自北京妙峰山和勝芳周邊的6道花會。各種絕活紛紛亮相,讓人目不暇接。
在勝芳古街,小河西同義高蹺老會正在表演。16個戲曲裝扮的人物依次亮相,行話叫拉龍隊,之后穿胡同(穿行),開始踩單場(兩兩一對表演)。
22歲的俞美杰是已經踩了十年高蹺的老把式了。“每天凌晨就起來上妝,表演一天下來很累,但是越踩越帶勁,沒別的,就是喜歡。”俞美杰說,每個勝芳人都堅守著對傳統花會的熱愛,這也是勝芳民俗文化傳承不息的密碼。
“看了花會才叫過年,這是咱勝芳人一年的精神氣所在。”家住向陽街的居民王建設站在家門口看著一道道花會穿街而過,心里特別高興。從小跟著父母看會,到今年他帶著10歲的兒子看會,花會表演早已成為當地特色年俗。
“我是慕名來打卡的,體驗勝芳獨特的年俗,拍拍美景,也期盼新的一年諸事順利。”專程從天津趕來的郭春梅在文昌閣前與家人合影,希望沾些福氣。
據介紹,勝芳始建于2400年前的春秋末期,是古時有名的水旱碼頭,至今有眾多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和從未間斷的民俗文化。勝芳鎮在民俗文化保護中創新思路,既走出去,也引進來,不斷推介非遺項目,為民俗文化創造活態傳承的空間,堅持保護和利用相結合,推動當地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了勝芳燈會、花會、端午龍舟賽等民俗和文旅品牌,并入選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2021年—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成為京津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