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乘警“老譚”值乘最后一趟列車:有開心,更有不舍
中新網廣州1月30日電 題:乘警“老譚”值乘最后一趟列車:有開心,更有不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 李婷 郭軍
春節回家過年,是億萬中國人發自內心的向往。春運路上,總有一些在萬家燈火后守護旅客歸途的人兒。今年春運,廣東廣州至四川渠縣的K4562次列車,是“老譚”乘警生涯值乘的最后一趟列車。
老譚名叫譚凌云,是廣州鐵路公安處乘警支隊民警,還有3個月他就要退休了。1月17日零點50分,載著1400多名務工人員的K4562次列車緩緩從廣州站發出。
“大家小心財物啊!”“貴重物品不能離身!”老譚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列車上的乘客。春運期間的臨時旅客列車往往非常擁擠,巡查完16節車廂大約需要45分鐘。老譚撥開人群,他的眼睛在各個角落迅速掃描,雙手不時摸摸消防器材、行李架,“老式客車沒有攝像頭,財物安全更加重要。”老譚一邊巡邏一邊和記者介紹道。
譚凌云在站臺上 李婷 攝作為一名從警30年的老乘警,老譚經歷了盜搶頻發的20世紀九十年代。如今治安情勢轉好,惡性案件已經很多年沒有發生了,尋人找物現在成了老譚的主要工作。“警察工作無小事,踏踏實實把列車巡邏做好,防患于未然也很重要。”老譚在時代變遷中不斷轉換著工作理念和方式,但為民服務的初心始終未改。
凌晨1點50分,在一聲聲“借過下”中,老譚終于艱難地巡查完兩遍車廂,回到餐車的休息位,靠在椅子上閉目休息。他認為40多個小時長途列車,只有能吃能睡,才能保持精力干好工作,畢竟3小時后反詐宣傳工作又開始了。
“咱們乘警能面對面接觸五湖四海的人,做反詐宣傳是最有用的,一個旅客聽明白后回到家鄉一傳十,十傳百,效果就有了。”早上五點,老譚拿上自己的“大聲公”和反詐app二維碼卡片就往車廂走去。
老譚巡邏車廂的時候一直將手機緊緊攥在手里,這可是他工作的重要工具,在車廂的各個顯眼位置,隨處可以看到報警標識,上面印有電話以及報警微信二維碼。旅客在車廂任何位置遇到情況,撥打電話即可向乘警支隊指揮中心報警,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后將指令直接下達到該車乘警,這樣警情就能快速流轉起來。
“處置警情是通力合作的過程,有了這個報警電話,能明顯感覺到警情比以前多了,但都是些找人找物的小事。”老譚說。
隨著公安科技信息化不斷強化,列車上的治安環境更加平穩有序,老譚直面犯罪分子的機會越來越少。但反過來老譚又覺得很欣慰,這樣一來列車上旅客們就更加安全了,“一路平安對大多數旅客來說才是最實在的。”
老譚跑了一輩子車,值乘的公里數能繞地球好幾周。在這種周而復始的值乘生涯中,“聽聲辯位”是老譚的拿手絕活。“進入粵北,山多崎嶇,鐵軌哐當哐當的聲音尤其大。”“車已經行駛到大瑤山隧道”“前面就是衡陽”……盡管對列車的行經路線早就熟稔于心,但老譚每次路過故鄉衡陽的時候還是會下車走走。
6點47分,列車停靠衡陽站,他跟著旅客一同下車。過年不能回家是老譚的春節常態,一趟車跑下來縱橫萬里,但每每過家門而不入心里還是五味雜陳。
“站好最后一班崗,今后每年都能回家過年了,歡迎你們來衡陽我家做客。”老譚對記者笑著說,眼角有些濕潤,有開心,更有不舍。(完)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