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流逝,后浪95后已逐漸長大。作為未來最重要的新增消費力量,他們表現出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社交態度,將小眾圈層文化推向大眾。同時,在生活態度上,他們能夠靜享“單身時光”,在找到伴侶或成家前,一個人的日子也絕不湊合,帶動單身經濟崛起。
國潮漢服“破圈”
(資料圖片)
小眾圈層文化走向大眾
95后的圈層文化眾所周知。《成年95后消費趨勢研究》顯示,他們秉持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態度,憑一己之力將各小眾圈層文化推向大眾,推向了更多代際的人群,國潮與漢服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以漢服為例,幾年前,只有一小部分人熱衷于討論中國傳統文化,在線上秀漢服,鮮少有人在線下穿漢服。不過幾年時間,漢服已經成為日常裝扮風格之一,出現在街頭、商場等各類公共場所,普通大眾也習以為常。漢服成功從“三坑”文化成為大眾服飾文化。
一份基于得物App95后群體的調研報告顯示,新生代對傳統文化的追尋由外至里,掀起新國潮。白皮書顯示,72%的95后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具備較強的認同感。以中國文化、民族特色與手工藝為創意源頭的國風浪潮,持續為全球潮流提供重要養分。
值得關注的是,這屆年輕人消費也要明明白白。去年,“雪糕刺客”一詞走紅網絡,網友對不明就里地被動消費“高價”雪糕表示不滿。根據OMG數據顯示,在社交平臺上關于“雪糕刺客”的討論發帖中約有四成為95后。他們比起其他代際人群更懂得運用互聯網來獲取信息,做出最適合自己的判斷。他們讓消費返璞歸真,回歸理性使用,他們不需要任何“嘴替”,會主動拒絕不適合自己的產品。
一個人也不湊合
“單身經濟”崛起
隨著更多95后長大成人,未做出成家選擇之前,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加入“獨行俠”行列。95后的獨行,不單單是成為一名孤獨美食家,他們的“獨身”體現在方方面面:單身公寓的出現,一個人定制旅行產品的上線、迷你歌房的普及、迷你小家電的熱銷都體現了他們一個人也能很快樂的理念。
也因此,商家針對“一人經濟”做足準備:食品行業推出半份菜、小包裝產品;家電行業推出迷你小家電,娛樂行業如劇本殺密室紛紛推出拼場活動等,都在為單身年輕人提供更多生活、娛樂方面的便利。
此外,越來越多的95后會養“四腳吞金獸”來陪伴自己。調查顯示,目前國內鏟屎官的年齡分布中有35%為95后,占比高于其他年齡代際。寵物陪伴已成為“空巢青年”的一種心靈陪伴。他們將寵物視為家人,曬貓遛狗成為他們的日常。還有約三成的95后寵物主表示,養寵物后自己的社交能力變強了。
愿意為興趣“買單”
犒賞自己不含糊
這屆年輕人更愿意把錢花在哪里呢?《騰訊00后研究報告》顯示,62%的00后愿意為自己的興趣投入很多時間和金錢。77%的00后容易為有自己熟悉或喜歡元素的產品買單。與動漫、學習、游戲等方面內容結合的產品,更容易引起他們的關注。
數據顯示,沖動消費、犒賞自己、虛擬偶像、二次元、手辦等相關聲量中,95后近半年來排名進入首位。
分析顯示,到2024年,全球元宇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8000億美元。中國95后雖然在數字領域的“氪金”程度略低于85后,但是增速明顯,預計不久后將反超其他代際人群。
新生代將虛擬生活融入現實,也樂于用科技加持消費體驗。基于得物App95后群體的調研報告也顯示,超過24%的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95后更被數字化的品牌互動方式所吸引:他們希望通過VR、AR、數字藏品等方式與品牌產生關聯。因此,眾多品牌加速開發和應用虛擬技術,與新生代建立更加沉浸的鏈接,吸引更多年輕粉絲群體。
此外,95后人群具有高潛力、高活力、高調性三大特征,愿意為品質、體驗、審美、價值觀付費。在品質方面,他們對產品的原材料、工藝、功能性提出更高要求:更多人在意購買的產品是否為正品,品質感成為潮流消費時最看重的三大因素之一;審美方面,年輕人群“以審美畫圈”,對有共同審美的人更有認同感。
文/本報記者 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