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山東省第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18日在濟南閉幕。 呂妍 攝中新網濟南1月18日電 (呂妍)山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18日在濟南閉幕。記者從當天召開的山東省第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發布會上獲悉,本次大會共收到代表建議873件,涉及新舊動能轉換、實體經濟發展、科技創新體系完善、科教強省建設、數字產業發展等方面。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劉治敏在發布會上介紹,大會共收到10名以上代表聯名提出的議案40件。其中,涉及立法工作的23件,涉及監督工作的6件,涉及其他工作的11件。“這些代表議案案由翔實、案據充分、方案務實,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劉治敏稱,大會共收到代表建議873件。代表們就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和綠色轉型、低碳發展提出建議80件;就新舊動能轉換、實體經濟發展提出建議129件;就擴大內需、促進“雙循環”提出建議97件;高度關注強化創新驅動,在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科教強省、發展數字產業等方面提出建議88件;對疫情防控、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醫藥振興發展等提出建議96件;對完善養老服務體系、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及婦女兒童、殘疾人、農民工等群體保障等提出建議94件。
山東省第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發布會18日舉行。 呂妍 攝劉治敏介紹,截至目前,山東省人民政府及各組成部門共收集到275位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500條,分解到40個省直部門單位研究落實,已全部答復代表本人。山東省法院共收集到343名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470條,已向301名代表作了書面答復,向42名代表進行了電話答復。山東省檢察院共收集到207名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311條,已采取書面方式全部給予答復。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著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高點站位、系統謀劃未來五年山東發展。”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棟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在重點任務上,從加快建設科教強省人才強省、塑成動能轉換優勢、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等方面作出系統部署,提出創建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建設知識產權強省、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等一批新思路新舉措;在目標設定上,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主要指標走在前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萬元人民幣,“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達到40%以上,既有定性表述又有定量指標,充分體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有機統一,將有力引領該省在高質量發展上趟出新路子。
“山東將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各項工作的總抓手。”王棟表示,山東將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全國區域創新中心。以“十大創新”引領全方位創新,深入推進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高標準建設10家左右山東省實驗室,每年實施100項左右重大技術攻關項目,加快促進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人才集聚高地和科技創新策源地。縱深推進動能轉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培育壯大“十強產業”,集中打造11條標志性產業鏈、200家以上“鏈主”企業,在新材料、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動力裝備等領域,培植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引領力的世界級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數字強省。(完)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