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金融科技一直都在路上。
1月16日,畢馬威中國“2022金融科技雙50榜單”頒獎典禮如約舉行。從公布的榜單來看,共有綜合金融科技、平臺技術賦能、財富科技、供應鏈科技、普惠科技、支付科技、保險科技、監管科技八個專業領域,不僅有已經深耕金融科技領域多年的企業,也涵蓋了近幾年來異軍突起的金融科技公司。其中,瓴岳科技(Fintopia)基于前沿數字化技術在普惠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成功入選畢馬威中國“2022金融科技雙50榜單”,一同上榜的還有360數科、百信銀行、微眾銀行、馬上消費等。
據悉,畢馬威自2016年開始舉辦該評選,至今已成功舉辦七屆,見證了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榜單的評選采用非常嚴苛的評價標準、篩選流程和評估機制,圍繞科技與數據、創新與變革、金融服務普及、資本市場認可度、發展前瞻度五大維度對企業進行量化評估,而且經過行業、科研、院校和法律專家評審團的層層篩選,最終評選出能夠代表以創新技術引領金融發展的50強企業。瓴岳科技(Fintopia)入選榜單,證實了其金融科技能力和行業影響力備受權威機構認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發力普惠科技
發展普惠金融,是近年來金融市場的主要方向。
從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提出的《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改革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支持金融機構擴展普惠金融業務,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我國普惠金融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但是,成果的背后也面臨著相應的挑戰,金融機構在發力普惠的同時,一些難題在逐步顯現。“因為普惠要做的主要還是小微企業以及低收入群體等潛在客戶,這類客戶往往都存在財務狀況欠佳、信用信息不完整、抵押擔保不足、風險抵御和處置能力弱等特點,從而造成了風控難的現狀。”業內人士指出,“如何做好普惠金融風控,是當下金融市場的關鍵。”
針對這一現狀,瓴岳科技(Fintopia)等第三方金融科技服務企業在近年來作了較多的探索和嘗試,并已取得了一些落地成果。
其中,在普惠金融風控這一問題上,瓴岳科技(Fintopia)基于自身的科技實力,創新自研煥視大數據AI風控模型基于行業領先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采用超過百余名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專家,數千個變量數據和幾十個多情景分析類型搭建核心風控建模算法,通過規則、模型、決策流、外部數據、實時監控預警等模塊的統一管理配置,構建了強大的風控中臺,在提升金融機構風險定價能力與對風險預估、識別、量化和把控能力的同時,高效賦能金融風控。
值得關注的是,瓴岳科技(Fintopia)智能風控系統為助力防范金融業務中的欺詐風險,還搭建起了“洞觀”智能反欺詐系統,通過實時的風控預警、用戶行為模型識別、關聯關系識別等模塊,全方位防范黑產攻擊,實現在借貸全流程中的欺詐實時預警和阻斷。
“在發展普惠金融的路上,風控無疑是重中之重。我們作為金融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有責任去助力解決這一問題。”瓴岳科技(Fintopia)方面表示,“所謂‘普惠科技’,也就是要讓金融科技企業通過自身獨特的科技力量去推動普惠金融的落地,此次入選畢馬威中國‘2022金融科技雙50榜單’,也是對我們在普惠科技層面創新成果的肯定。”
多元化、全場景服務將是趨勢
隨著數字技術加速向普惠領域延伸,金融和數字技術加速融合,為通過金融科技手段破解普惠金融發展難題提供了可能性。
目前,在金融科技的賦能下,普惠金融服務鏈條更加順暢,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制度保障更加健全。但對于金融科技行業來說,這或許只是發展普惠科技的基礎。放眼數字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多元化、全場景的服務方案,將是金融科技行業下一步的探索重點。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賦能金融機構通過科技手段去推動普惠金融穩步發展,瓴岳科技(Fintopia)基于多年沉淀的運營經驗和數字化解決方案,在新興技術和工具領域不斷探索創新,形成信貸全鏈條科技服務能力,推動銀行數字化轉型發展。
比如,瓴岳科技(Fintopia)自主研發多場景、智能化的數字化智能解決方案,打造集成整合、高效復用、即時賦能的數字化管理工具,以科技促進業務流程、產品和服務體驗的進一步優化,加快推進銀行機構數字化、智能化系統建設,幫助銀行機構提高業務效率、降低業務風險、提升服務品質,滿足其在新時代下的業務發展需求。
同時,針對中小微群體鮮明的特點及中小銀行機構在獲客、運營、貸后等環節的痛點,瓴岳科技(Fintopia)為金融機構搭建起全流程的線上系統,除了上述提及的智能風控系統外,還包括智能獲客系統、數字化貸后管理系統、智能外呼系統等,全面賦能普惠金融服務降本增效。
憑借一系列創新成果,瓴岳科技深受市場認可。此次入選畢馬威中國“2022金融科技雙50榜單”,便印證了這一切。
總結過去,立足當下,展望未來。站在2023年新的起點上,瓴岳科技表示,未來將持續發揮金融科技的力量,多輪驅動,不斷創新,賦能數字科技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助力金融機構數字化普惠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企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