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上海1月10日電 (陳靜 王根華)記者10日獲悉,中國專家的一項新研究成果顯示,聯合免疫藥物治療肺癌時,使用低于標準劑量的抗血管生成藥物劑量可獲得更好的療效。這樣的新機制或為肺癌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長征醫院腫瘤科臧遠勝教授團隊與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李斌教授團隊的這項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國際細胞腫瘤學會官方期刊《細胞腫瘤學雜志》(Cellular Oncology)上。
臧遠勝教授10日接受采訪時介紹,目前,晚期肺癌的治療方法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越來越多的治療案例表明,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與免疫治療藥物的聯合應用策略,是治療包括肺癌在內的多種惡性腫瘤的高效、低毒方法。研究人員在腸癌、胃癌和肺癌的聯合治療策略研究中發現,以“相對稍低劑量”的抗血管生成藥物來聯合免疫治療,相比以單藥治療研究時所確定的“標準”劑量抗血管生成藥物來聯合免疫治療,具有更強的抗腫瘤療效。
臧遠勝解釋:“這意味著,在與免疫治療聯合時,抗血管生成藥物劑量可以‘事半功倍’。然而,上述現象的具體機制不明,限制了治療新策略的開發與推廣。”為此,上海長征醫院腫瘤科臧遠勝教授聯合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李斌教授團隊,從動物實驗、細胞實驗、臨床樣本三個維度開展了研究。據悉,相關研究的發現對臨床上篩選抗血管藥物聯合免疫藥物治療肺癌的優勢人群,并優化個體化的治療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臧遠勝說,讓晚期肺癌患者看到更多活下去的希望,是醫學研究者們一直探索的重要問題,相信隨著越來越越多的創新方案的推出,肺癌患者將獲得更好的治療、更長的生存周期、更高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