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社西寧1月10日電 (記者 李江寧)記者10日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普氏原羚棲息地監測面積達639.08平方公里,對該物種棲息地監測已實現全覆蓋。
普氏原羚是中國特有的哺乳動物中數量最少的物種,也是中國甚至世界有蹄動物中處于最瀕危的物種。青海湖周邊是普氏原羚在世界上僅存的棲息地。
普查顯示,2007年,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在300余只左右,比大熊貓數量還少。在官方及民間各界10多年的努力下,幾近滅絕的普氏原羚物種逐步擺脫瀕危處境,種群有了明顯的恢復。普氏原羚野外種群數量恢復至3000余只。
2022年8月,官方機構對普氏原羚產羔期種群進行了調查。此次調查共劃分為6個分布區,含觀測樣區16個,這16個觀測樣區散布于青海湖流域的海北州剛察縣、海晏縣、海南州共和縣、海西州天峻縣四縣境內,涵蓋普氏原羚在青海湖流域內所有棲息地。
據統計,調查觀測樣區總面積為639.08平方公里。其中保護區內觀測樣區總面積220.10平方公里,保護區外觀測樣區總面積418.98平方公里。
“普氏原羚作為瀕危物種一直以來是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對象,但目前人們對普氏原羚的認識還不夠深入,通過對普氏原羚棲息地的監測,可以了解普氏原羚分布狀況和種群數量,以及棲息地植被和土壤等影響普氏原羚生存的主要因素,提出普氏原羚保護與管理的對策,為有效保護這一瀕危物種奠定基礎。”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自然保護科科長孫建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