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記者 包興安
近日,多地出臺一批含金量高、力度大、針對性強的穩經濟政策清單,涉及營商環境、投資、消費、助企紓困、振興工業等方面,以期盡快盡早充分釋放政策紅利,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穩經濟政策清單反映了地方政府多舉措、多渠道、多層次激發經濟發展活力的信心和決心,有利于在多種復雜因素疊加的局面下從速從優找到最佳政策發力點,從而快速實現逆境突圍,有力推動實體經濟產能和效能的全面穩健復蘇。
具體來看,1月4日,甘肅省發布《第十次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貫徹落實措施》,從支持市場主體發展、推進重點項目落地、加強財政金融支持、釋放消費領域潛力等方面提出了59條措施;1月3日,重慶市發布《重慶市穩經濟政策包(第三版)》,在工業、交通運輸業、文化旅游業等11個方面提出了181條措施,同時重慶還發布了《重慶市加力振作工業經濟若干政策措施》等6項文件,包含90條政策措施。
同樣是1月3日,河南省出臺《大力提振市場信心促進經濟穩定向好政策措施》,在消費、投資、產業、市場主體、外資外貿、民生等6大領域出臺了90條政策措施,以提振市場信心,凝聚各方力量,促進經濟穩定向好。2022年12月31日,山東省政府印發《2023年“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第一批)》提出了2023年新制定的政策,共27項,包括強化助企紓困、優供給擴需求等。同時,2023年延續執行的政策共214項。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多種超預期因素的影響,部分市場主體的經營陷入暫時困難。這個關鍵時刻政府伸出援手在融資、信貸、財政補貼、稅費等方面給予支持,有助于給市場主體“雪中送炭”。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地方提出的一攬子政策中,不乏真金白銀的鼓勵。如,重慶市提出,對獲批國家“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等企業獎勵50萬元至200萬元。支持企業加大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等環節投資,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河南省提出,鼓勵各地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惠民政策,將購車補貼政策延續至2023年3月底,對在省內新購汽車按購車價格的5%給予消費者補貼,最高不超過10000元/臺,省、市級財政各補貼一半;山東省提出,2023年創建10個工業強縣,給予每縣不少于2億元的資金或專項債券支持,統籌用于重大工業轉型升級項目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宋向清認為,工業經濟是三次產業結構中的中間環節,不僅可以大批量高效率消化第一產業系列農副產品和畜牧產品,而且可以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豐富的商品支撐、服務支撐和居民消費能力支撐,尤其工業經濟是我國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核心領域,代表著未來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在有效增加就業、稅收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力發展工業經濟有助于推動經濟加快回暖。
根據多地透露的信息,還有一批政策措施蓄勢待發。例如,1月3日,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透露,1月底前還將出臺加力提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若干措施、進一步實施企業上市“育苗”行動的工作措施、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消費恢復促進擴大內需的若干措施、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建設行動計劃等12項政策文件。
白彥鋒認為,在穩經濟當中,要解決好市場主體“年好過,日子難過”的問題。在幫助企業解決好燃眉之急的過程中,企業也要抓住市場機遇,乘勢而上,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搶占先機、掌握主動。(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