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 杜燕)“北苑路有位急危重癥患者,請距離最近的急救車組快速過去。”“亞運村有位老人不適,屬于非急危重癥患者,請附近的非急救車組過去一下”……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催促著急救中心工作人員把求助電話“接起來’’,把救護車“派出去”。
(資料圖片)
近期,北京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急速增加,尤其高齡、患有基礎病的患者數量明顯增加。被稱為“生命熱線”的120急救電話連日來處于高位運行。
29日,記者來到北京市朝陽區緊急醫療救援中心,調度大廳里分成緊急接聽席和非急救接聽席。
北京市朝陽區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書記、主任陳焜介紹,緊急接聽席的十來位接聽人員主要負責對北京市急救中心傳送來的危重癥患者信息進行核實,再以最快速度派車。另一組非急接聽席的人員則會與患者或家屬溝通,更加詳盡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需求,根據情況將派車任務轉至由各街鄉組建的“愛心車組”來服務民眾,承擔民眾轉院就診或老年人以解決交通工具為主的就醫需求,爭取把搶救型救護車的資源配給最需要的患者。
北京市朝陽區緊急醫療救援中心。 中新社記者 趙文宇 攝記者了解到,北京近年來持續深化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確立了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指揮調度、統一服務規范、統一監督管理、統一保障標準、統一績效考核的原則。以往,各區不直接參與急救車輛的派單調度。由于近期全市派單量持續增加,北京市急救中心將接聽的120求助信息轉接至朝陽區,區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再立刻對信息進行梳理,并結合患者情況進行分級分類派單。
“急在分秒之間,救在生死邊緣,為生命爭取每一秒。”陳焜表示,目前,該中心擴容接聽調度席位,縮短民眾來電的等候時間。在原有8個調度席位的基礎上,又增加了20個調度席位,縮短民眾來電的等候時間。同時,增加急救車組數量至316個,人員增至1265人,可保證每日104個車組正常運行,并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對系統進行升級調試。
“上千名醫務人員近段時間分布在4個集中點位,隨時等待統一調度,以便能最大程度提高院前急救的服務效率。”他說。
陳焜介紹,近一周,朝陽區日均派出救護車1000車次以上。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是危急重癥患者,大多是有基礎疾病、行動不便的老人,而這些人往往只能通過使用院前急救資源才能解決就醫問題。
“讓急救需求,尤其是急危重癥需求100%得到滿足。”陳焜說,目前雖然有些患者撥打120后還需要等待,但中心可實現救急派單“日清零”。
北京市朝陽區緊急醫療救援中心。 中新社記者 趙文宇 攝11時30分許,朝陽區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急救醫生賈立琦接到任務,是一位80歲患者,家屬發現老人血氧飽和度偏低且意識變差而呼叫120。
賈立琦和車組同事立即從屋內奔向救護車。每輛救護車“標配”醫生、護士、司機、擔架工,他們均接受過急救培訓,在運送患者從家到醫院的過程中,他們是“最佳拍檔”。
類似此刻的緊急情況,賈立琦本月以來處理過很多件。她稱,目前每個車組工作24小時,一般出車十余車次,最多的時候達到18車次。
擁有11年從業經歷的賈立琦是朝陽區首個院前急救“朝陽工匠”,氣管插管時間基本控制在8秒以內。
“即便遇到兇險的情況,我們也從不打退堂鼓。雖然很多任務在深夜,我們從來不抱怨。”賈立琦表示,將心比心,能理解患者及家屬在急救時刻的處境。到了現場,都會耐心安撫患者及家屬。當患者病情危重,也會充分告知家屬相關情況,并及時處置,盡量減少患者的痛苦,盡力挽留每一條生命。
與時間賽跑,為生命接力。她說,即使患者距離較遠,也要第一時間趕到。這一趟,120救護車上門后,賈立琦即刻檢查老人血壓、血氧飽和度,然后為老人建立靜脈通路,幫助升壓。同時,采取面罩吸氧的措施,提升老人血氧飽和度。隨后,老人被抬上擔架床送上救護車。
“阿姨,給您開暖風了,咱們一會兒就暖和了。”“現在老人血氧飽和度達到91%(一般正常的動脈血氧飽和度在95%-100%),收縮壓127mmHg、舒張壓57mmHg。”“肚子冷?給您拿小馬甲蓋上。”“老人一直發燒嗎?咳嗽嗎?”“有沒有冠心病、糖尿病?”“放心,一定會選擇最快的路線。”……一路上,賈立琦時刻關注著患者的病情變化,并不斷向家屬詢問患者既往病史以及近日來的情況,讓醫院提前做好準備。
10分鐘后,車輛抵達醫院。她一路小跑向醫院接診大夫交代患者病情,告知已經采取的急救措施以及使用過的藥物等。
看著患者被推送進醫院,她才放緩了腳步、放慢了語速。她說,院前急救醫生能做的事情可能沒有那么多,但會盡力在最短時間內把患者平安送到醫院,這就給后面的救治爭取了時間。
北京著力保健康、防重癥、降病亡,要求急救中心增加電話接聽人員,擴容平臺調度能力,全市急救站點和車組應開盡開,確保急救轉運通暢,進一步整合資源,切實提升急救轉運能力。
賈立琦和車組人員離開醫院返回的途中,開始整理患者病歷。她說,目前最重要的是補充救護車上的藥品耗材,隨時準備迎接下一個緊急呼叫,“盡快響應呼叫,盡量多拉一個人,馬不停蹄地去為每一位患者贏得救治時間。”(完)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