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銀蘭高鐵線上試運營的動車。(資料圖) 張博行 攝
(資料圖)
中新網蘭州12月28日電 (馮志軍 楊艷敏)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28日召開“銀蘭高鐵中衛至蘭州段開通運營新聞發布會”通報稱,銀川至蘭州高鐵(以下簡稱銀蘭高鐵)中衛至蘭州段將于29日開通運營。至此,銀蘭高鐵實現全線貫通運營,銀川至蘭州最快2小時56分可達,革命老區慶陽與蘭州直達動車僅需4小時。
銀蘭高鐵連接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與甘肅省省會蘭州市,全長431公里,分兩段建設,其中銀川至中衛段2019年12月29日已開通運營。此次開通運營的中衛至蘭州段起自中衛南站,經寧夏中衛市,甘肅白銀市、蘭州市,接入蘭新高鐵蘭州西站,線路全長約219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
針對濕陷性黃土地區高鐵選線,成功繞避多處環境敏感點
圖為銀蘭高鐵線上試運營的動車。(資料圖) 張博行 攝
銀蘭高鐵中蘭段穿越黃土高原的高山河谷、山間沖積扇、黃土梁峁區等地貌單元,氣候條件冬寒夏炙,具有高寒、高烈度、濕陷性黃土等三大特點,對設計、施工要求極高。
“在中衛至蘭州段的勘察設計中,針對濕陷性黃土地區高鐵選線,以及沿線地質巖溶發育、采空區多等復雜地質進行了一系列專題研究。”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中蘭高鐵總設計師邱小蘭表示,設計團隊對沿線經過的多個褶皺和斷層,2個穿越活動斷裂帶及連續跨越黃河等關鍵技術難題,積極組織專題研究,反復論證方案,持續優化設計,并成功繞避全國生態功能區等8處環境敏感點,確保了線路方案合理與技術可行。
同時,該設計團隊在選址選線中,線路經黃河及北灣地區時采用了橋梁通過,在靖遠地區走行于山坡坡腳,最大限度減少對基本農田的占用;在跨越徐家灣文物保護點時,采用了連續梁設計完整保留了歷史風貌。隧道工程中,通過隧道洞口“早進晚出”原則,盡量減少開挖作業,最大限度降低了對沿線植被的破壞。
邱小蘭表示,在我國西北地區最長單洞高鐵隧道、全線重點控制工程香山特長隧道的建設中,針對全長17.763公里隧道穿越9條斷層破碎帶及4條褶皺,沿線分布為坑洞、瓦斯及有害氣體、巖爆、軟巖變形和第三系富水弱膠結砂巖等不良地質問題,設計團隊多次組織專家論證,不斷完善優化設計方案,對陣有害氣體、活動斷層、抗震等開展多類專項設計,為隧道掘進精準施策,確保了工程順利投用。
西北地區人流物流信息流“涌動”,添新經濟增長點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總調度長王大林介紹說,銀蘭高鐵全線共設中衛南、北灘、平川西、靖遠北、白銀南、秦王川、蘭州西7座車站。開通運營初期,鐵路部門將按照日常線、周末線、高峰線安排銀川至蘭州旅客列車開行,每日開行動車組列車最高達15對,蘭州至銀川、中衛較開通前分別壓縮5小時26分、4小時04分。
作為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京呼銀蘭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蘭高鐵北端銜接包蘭通道,南端通過西安樞紐與鄭西高鐵、西成高鐵等多條高鐵相連,西端與蘭新高鐵、寶蘭高鐵相接,路網主骨架特征明顯,地理位置重要。
據了解,銀蘭高鐵將進一步完善西部路網,特別是高鐵網格局,提升蘭州、銀川等西北核心城市的輻射能力,極大地促進西北地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動,進而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帶動地方經濟、文化、旅游等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是加速甘肅寧夏西北內陸省區經濟開放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對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王大林表示,銀蘭高鐵開通后,區域鐵路客運服務能力也將得到顯著提升,民眾出行方式選擇余地更大,加之區域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敦煌莫高窟、嘉峪雄關、七彩丹霞、蘭州黃河第一橋、天水麥積山、寧夏沙坡頭、銀川沙湖等一大批旅游景區構成絢麗多彩的旅游帶,將成為甘寧兩省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客運段黨委書記龐小成表示,銀蘭高鐵以“西部高鐵·敦煌之星”服務品牌為基礎打造特色服務,將微笑式服務、提醒式服務、傾聽式服務、無干擾式服務貫穿到高鐵列車服務全過程,深入了解沿途風土人情、名勝古跡、特色美食等旅游信息,為提供旅游咨詢服務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