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 高凱)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24日啟幕。
記者從中國教育部獲悉,2023年碩考全國報考人數為474萬。在疫情防控政策有所調整的情況下,面對參考人數百萬級的國家考試,如何實現此前提出的“如期考試”“應考盡考”“平安研考”的目標?“一類一策”“多措并舉”,此番優化出臺的考試方案被認為既便利了考生,也為新形勢下未來的相關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12月24日,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正式開考,全國報考人數為474萬。圖為北京工業大學考點外,考生在進入考場前加緊復習。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資料圖)
今次研考,各地根據教育部等三部門結合實際可有針對性設置核酸陰性考場、核酸陽性考場以及用于體溫異常等突發異常情況的應急處置考場等的要求,采取“一類一策”組考模式,分類設置考場考點,對于核酸陽性等考生,制定并組織實施了相應的保障措施。
據了解,北京教育考試院要求,所有考生要進行考前抗原或核酸檢測,須于12月20日中午12時前通過“2023年北京市研究生考試考生信息采集系統”的“抗原或核酸檢測結果”模塊,填報本人24小時內的抗原或核酸檢測結果。考生須從考前第5天開始,自行進行每日體溫測量、記錄和健康狀況監測,填寫《健康承諾書》。24日開考,考生憑本人的準考證、資格審查時所持的有效身份證件和《健康承諾書》,測量體溫后,方可進入考點。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則提醒考生,因考點將根據12月21日上午考生核酸檢測結果對考場進行重新編排,部分考生的考場信息可能會有調整,涉及考點、考場變更的信息于12月22日下午至23日上午期間通過研招網站內信等渠道告知相關考生。核酸結果顯示陽性的考生,通過專用通道,在特殊考場參加考試。
教育部等三部門在專項部署中要求,考生進入考場前必須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進入考場后堅持做好個人防護,提倡全程佩戴口罩。湖北、北京、山東等多個省份明確,考試期間考生應全程佩戴口罩。
“應考盡考”“平安研考”是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基本原則,考慮各地實際及有關考生關切,為幫助部分考生解決赴考的實際困難,此次研考教育部明確提出允許考生“借考”。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學者熊丙奇表示,實施異地借考,給今年的考研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空間。他指出,考研異地借考非新鮮事。去年,受疫情影響,浙江就給400多名考生提供了異地借考,陜西也為無法跨市赴考的考生提供異地借考。
熊丙奇同時強調,此番異地借考工作壓力明顯甚于以往,之前的異地借考只限于中高風險地區考生,而今年是所有有實際困難的考生均可以。因此,異地借考的規模應該比較大,各地要做好相關預案,提供充足的考場安排異地借考。
由于考研命題分統一命題與學校自命題,因此,安排異地借考,工作難度很大,要協調考場安排與試卷寄送。但從方便考生角度看,這是“最優解”,考生無需為“趕考”奔波,“學生不動,試卷動”,減少了考生趕考途中的感染。
有人建議,大規模的異地借考如果運作成功,在后疫情時代,考研也可以推進異地借考,不再要求考生跨地區趕考。對此熊丙奇表示認同,“確定考研考試地點的基本原則有二,一是怎樣有利于學校組織考試考察考生,二是怎么方便考生參加考試。擴大學生的選擇權,是中國高考和研考改革的底層邏輯,其中就包括擴大考試選擇權,對考研學生來說,則可進一步擴大選擇考試地點的權利。”
“在過去三年里,中國研究生考試、招生所實施的考研現場復試、云復試、委托其他高校復試、異地現場復試等多元復試,就是在為推進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進行積極的探索,讓高校的復試更靈活、多元,更易操作。考研異地借考的實施,也為未來組織多元的研究生考試,提供了更寬闊的思路。”熊丙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