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察隅獼猴桃的豐產之年。截至12月6日,察隅縣獼猴桃銷售52萬斤,銷售超過五成,銷售額達770萬元。
(資料圖片)
察隅縣位于喜馬拉雅山脈與橫斷山脈過渡地帶的河谷深處,被德姆拉雪山、伯舒拉嶺等山脈環繞,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與高原冷空氣在此相會,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觀,這里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為優質獼猴桃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造就了果形優美、口感獨特的察隅獼猴桃,深受消費者喜愛。
種下致富樹,結出致富果。通過12年的摸索與實踐,從2011年的試種到2015年的1萬斤果實收獲,再到如今接近3120畝的種植總面積、104.2萬斤的產量,察隅獼猴桃儼然成了察隅百姓的“甜蜜”事業,鞏固了察隅縣脫貧攻堅成果,帶動了當地增收致富,也成為察隅縣特色產業發展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加強利益聯結,盤活獼猴桃產業“特色棋”
只有抓住發展特色產業這個“牛鼻子”,才能盤活鄉村振興“特色棋”。目前,察隅正以“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跟進、廣大農戶參與”的多主體聯結模式,不斷推動獼猴桃產業化發展。
2020年8月,察隅縣成立首個社會團體——察隅縣獼猴桃協會。協會在縣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加大獼猴桃標準化種植技術推廣,為察隅縣獼猴桃增產和品牌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協會還將全縣獼猴桃經營主體,包括獼猴桃企業、合作社、村集體和廣大種植戶全部吸納入會,協同發展、共同推動,實現從種植到銷售的密切聯結,構建出獼猴桃產業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圈,助力地方經濟持續發展。
創建“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品牌矩陣,助力察隅獼猴桃品牌價值提升
隨著察隅縣獼猴桃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維護“察隅獼猴桃”這塊金字招牌成為察隅縣的重點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在縣農業農村局的推動下,在區域品牌方面,察隅獼猴桃分別于2017年、2021年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22年察隅獼猴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許可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并成功授標5家企業使用。在企業品牌方面,推動兩家公司分別于2017年、2021年獲得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證。并且,2022年“察隅獼猴桃”榮登2021年果品區域公用品牌聲譽榜第108名,成為西藏自治區唯一獲獎的果品區域公用品牌,這些都大大提升了察隅獼猴桃在全國范圍內的品牌知名度及影響力,為察隅獼猴桃持續擴大市場占有率奠定了良好的品牌聲譽。
規范管理標準,助力察隅獼猴桃品質提升
近年來,縣農業農村局持續投入資金建設獼猴桃核心生產基地,從源頭抓起保證獼猴桃品質,截至2022年11月,累計投資5640萬元建設10個獼猴桃基地,獼猴桃基地基本實現水肥一體化,達到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要求,為產出高品質的獼猴桃創建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同時,察隅縣統一技術規范,規范行業管理,制定《察隅縣獼猴桃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察隅縣獼猴桃產業基地建設技術手冊》等相關文件,提高察隅縣獼猴桃的種植技術水平和產業發展標準。
強化宣傳推廣,持續提升察隅獼猴桃品牌知名度
“墻內開花墻外香,好酒也需勤吆喝”,在縣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察隅縣擴大品牌的對外宣傳力度,創新產品銷售模式,加大產品全國推介,推動察隅獼猴桃品牌知名度和產品銷售量進一步提升。在品牌活動方面,2021年,察隅縣舉辦首屆“桃王爭霸賽”網絡直播活動,日銷獼猴桃20萬元,獲得極佳口碑。在推動銷售方面,察隅獼猴桃在區內實體店線下銷售基礎上,積極參加西藏自治區展品會、林芝市農牧產品展銷會、第二十一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等全國性的產品推介會、展銷會,不斷加大產品推介,并積極通過援藏渠道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在線上銷售方面,入駐“西藏郵政網天上E郵”“中國農業銀行APP興農商城”“扶貧832”“淘寶”“圳扶貧”微信小程序等網上銷售平臺,拓展產品銷售渠道,豐富產品銷售形式,讓察隅獼猴桃通過不同的渠道進入大眾視野,讓更多的消費者能聽到、看到、買到、吃到。
小小獼猴桃,富民大產業。 作為察隅縣特色主導產業,平均每畝掛果的獼猴桃園能帶動群眾增收3700元以上。預計2023年獼猴桃掛果面積達到2000余畝,產量達144.18萬斤,產值將達到2450萬元以上,可帶動700余戶2800余名群眾實現戶均增收1.2萬元、人均增收3000余元。3120畝獼猴桃全部豐產后,增收總額將達到1200萬元以上,可帶動700余戶2800余名群眾實現戶均增收1.7萬元、人均增收4000余元。未來,察隅縣將繼續立足雪域高原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察隅獼猴桃產業的特色優勢,加強科學規劃、不斷創新突破、持續品牌賦能,推動全縣獼猴桃產業健康發展,助力察隅獼猴桃品牌化、標準化、規模化、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
關鍵詞: 地理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