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今熱點:年內兩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超萬億元——流動性合理充裕潤澤實體

2021-12-20 09:13:36 來源:華夏經緯網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其中,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是滿足貨幣信貸增長對中長期流動性需求的常規手段。年內第二次全面降準已于近日落地,加上今年4月落地的首次降準,兩次降準共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超萬億元,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降至約7.8%。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專家認為,適時適度降準,體現了貨幣政策的前瞻性,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增強市場主體信心。

為穩增長提供適宜流動性

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降準有以下三方面作用: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支持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二是優化金融機構資金結構,增加金融機構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支持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56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

在專家看來,央行此次降準傳遞的主要信號之一就是為穩增長、寬信用、降成本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降準釋放的資金沒有成本和到期期限,這為金融機構提供了長期、無成本的資金來源,有助于提升金融機構信貸投放能力,為企業提供充足的中長期信貸支持。”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由于降準釋放的資金沒有利息成本,能夠幫助金融機構緩解財務負擔,這也會傳導至實體經濟,同步降低企業的利息成本。

央行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三季度以來,企業中長期信貸需求同比連續保持多增態勢。即使10月份金融數據整體表現疲弱,但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依然增加4623億元,同比多增2433億元,延續了8月份以來的良好勢頭,這意味著企業對中長期資金的需求在持續回暖。而此前央行發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提出,將引導商業銀行擴大中長期貸款投放。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同樣認為,降準的背后依然是偏弱的基本面和年底前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發力的需要,寬信用需要寬貨幣的配合。

“考慮到四季度經濟在全年中分量最重,是鞏固經濟回穩向上的關鍵時點,需要貨幣政策發力穩增長,提振信心。”溫彬表示,在當前物價、匯率壓力階段性緩解之時,貨幣政策首要目標相機抉擇、適時調整,通過降準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信貸發力,對于穩增長保就業意義重大。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有助于保持四季度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與此同時,在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看來,此次全面降準將有利于滿足和進一步釋放居民剛需、改善型按揭貸款需求,提高居民購房意愿與能力,促進房地產市場銷售。

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

自央行宣布降準以來,市場對于資金未來的預期已有所改善。而隨著降準的落地,具有市場資金面風向標意義的同業存單等市場利率近期已出現下行趨勢。Wind數據顯示,1年期同業存單利率(股份行)12月5日為2.45%,較前一個交易日下行0.05個百分點,相比11月23日這一下半年以來的最高值下降了0.1個百分點。

“進入11月以來,市場資金面確實出現偏緊態勢。此前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快落地、專項債結存限額集中發行等吸收了大量流動性,疊加防疫政策優化以及穩地產政策發力等影響了市場預期,市場利率持續攀升。”溫彬表示,截至11月中旬,同業存單、國債收益率等都升至近幾個月最高水平。債市利率的快速上行引發了理財贖回潮,“產品贖回—被迫拋售—凈值下跌—產品贖回”的負反饋過程,使資金面進一步收緊。

11月中旬之后,盡管央行已通過加大逆回購規模引導市場利率回落,但考慮到債市調整尚未結束,以及12月和明年1月仍有5000億元和7000億元中期借款便利(MLF)到期,疊加春節臨近、專項債提前發行等因素,都使得降準釋放流動性的必要性增強,以此來避免市場波動沖擊實體經濟。

溫彬分析認為,從金融市場角度看,降準為金融市場運行提供了適宜的流動性環境。從實體經濟角度看,降準有助于提高貨幣乘數和貨幣供應量,進而助力實現寬信用目標。“相比于MLF等渠道,降準能夠提供更為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并引導金融機構將資金投向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和中小微企業,以及當前政策著力扶持的房地產業。降準帶來的資金成本節約,有望優先向這些重點領域傾斜。”

對于股市債市的影響,專家認為,降準有利于推動經濟回穩向上,經濟基礎決定了股市長期的表現。在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馮琳看來,降準落地有利于改善資金面,對債市中短端的利好更加明確,有望帶動此前因資金面收斂而大幅走高的短端利率進一步下行;資金面擔憂緩和對長端也有利,但在穩增長政策力度加碼、寬信用預期升溫擾動下,長端利率下行阻力較大,預計未來一段時間10年期國債利率將在2.75%—2.85%之間震蕩。

此外,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認為,本次降準落地后,12月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的概率大幅度上升。當前政策面穩樓市力度正在持續加碼。如果說以上兩項政策更多針對樓市供給端發力,未來下調5年期以上LPR報價則主要指向需求端。

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基調不變

降準落地后,接下來是否會降息?貨幣政策下一步如何走?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話題。

“作為近年來少數幾個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我國貨幣政策近年來雖然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但一直保持穩健的基調不變,并未超發貨幣,未實施‘大水漫灌’等寬松手段。”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而且我國物價水平保持基本穩定,通脹形勢溫和可控,未來通脹壓力并不大。我國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7.8%,還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因此,未來降準還有一定空間。

“今年兩次降準都是25個基點,從珍惜正常貨幣政策空間角度來看,不排除這可能成為未來降準的新標尺。”溫彬認為,至于降準能否觸發隨后的LPR下調,仍需觀望。預計此次降準將不足以帶動12月LPR的全面下調。但考慮到近期穩樓市政策正在全面加碼,不排除5年期以上LPR小幅下調的可能性。

12月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近年來,穩健貨幣政策不僅有總量上的支持,也有結構上的特色。比如,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堵點、難點,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作用,持續加強對“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領域的金融服務,推動普惠金融“量增、面擴、價降”。

專家認為,此次降準雖為全面降準,但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就此轉向。未來,央行將繼續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著力支持實體經濟,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融資,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

關鍵詞: 貨幣政策 金融機構 實體經濟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