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華社南寧12月15日電(記者黃浩銘)記者15日從廣西壯族自治區全面推行田長制抓好糧食穩產豐產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建立并全面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一年多來,廣西設置各級田長約2.8萬人、網格員15萬余人,建成自治區、市、縣、鄉鎮、行政村五級田長和網格員的耕地保護責任體系,實現“塊塊農田有田長、保護責任全覆蓋”。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副廳長謝瑾瑜介紹,2021年9月,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的實施意見》。截至今年11月底,自治區、市、縣、鄉鎮四級全部成立田長制辦公室,各級“田長+網格員”17.8萬人全部設置到位,確保田長制有名、有實、有效,織密耕地保護監管網絡,實現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全方位保護。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統籌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視頻監控等多種技術手段開展自然資源綜合監測,及時發現并制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及耕地撂荒等問題。建立上下聯動的快速響應監管機制,研發“田長巡”手機App供巡田員使用,推動各地開展動態巡田,將耕地保護監管延伸到田間地頭。
據介紹,通過建立綜合監測監管快速反應機制,廣西共監測提取耕地“非農化”圖斑3.68萬個,涉及耕地面積12.16萬畝,已整改“非農化”違法用地1.49萬宗、8.31萬畝。
關鍵詞: 自然資源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快速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