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走村莊、入學校、訪牧場、進家門……為了讓黨的二十大精神溫潤千家萬戶,連日來,天津、河北、黑龍江、青海等地創新宣講模式、突出分類分眾,讓群眾的身邊人講身邊事,用接地氣有溫度的話語傳播黨的好聲音,掀起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
【資料圖】
黨的二十大代表、天津市公安局南開分局長虹派出所副所長李琨在天津市南開區長虹街道辦事處進行宣講(11月25日攝)。新華社發
黨的二十大代表、天津市公安局南開分局長虹派出所副所長李琨日前走進南開區長虹街道辦事處,開始了她“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第23場宣講。“對到場人員的情況了解越多,越有助于我找準宣講角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傳播效果就會越好。”宣講開始前,她細心地向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從一個短視頻、若干組圖片開始,李琨用一個個身邊事把黨的二十大的新思想、新觀點傳遞到群眾耳邊。
自11月4日天津市全面啟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以來,全市近1400支宣講隊伍、1.5萬名宣講員,活躍在基層一線開展互動宣講,與基層一線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年群體開展面對面、互動式座談宣講,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熱氣騰騰的生產生活現場。
河北省香河縣文化館的文藝工作者張鑫銘在香河縣蔣辛屯鎮北五百戶村進行黨的二十大精神“快板宣講”(12月13日攝)。新華社發
近日,河北省香河縣蔣辛屯鎮北五百戶村小廣場上,村民們圍在一起,聆聽香河縣文化館的文藝工作者張鑫銘帶來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快板宣講”。“啪!啪!啪!”伴隨著清脆快板聲,張鑫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展開宣講,贏得現場群眾陣陣掌聲。“這樣的宣講形式好,朗朗上口,我們老百姓聽得懂、能領會。”村民李秀芝說。
為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走深走實,香河縣創新宣講方法,以文藝創作為載體,用快板、京東大鼓、戲曲演唱等表演形式,把“大道理”講成“小故事”。
“宣傳好黨的二十大精神是我們文藝工作者的責任,我們要結合自身專業技能,創作更多膾炙人口的作品,讓黨的二十大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張鑫銘說。
為使宣講更具針對性,黑龍江省突出分類分眾,重點面向社區、鄉村、企業、高校等,細化宣講提綱,讓受眾可感可學。
12月11日,在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的伊瑪堪傳習所內,宣講人吳桂鳳(左)身著赫哲族服裝,向村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新華社發
在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的伊瑪堪傳習所內,宣講人吳桂鳳近日身著赫哲族服裝,向村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對這一點,想必鄉親們感觸很深!咱們赫哲人就生活在山清水秀地,這幾年,因為擁有好生態、不斷保護好生態,咱們發展起特色文旅業,弘揚了民族文化,也帶富了群眾。”
“宣講很接地氣,講的就是身邊事。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注的事,正是我們老百姓關心的事,讓我們感覺很溫暖,充滿干勁。”赫哲族村民郝桂蓮說。
12月9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野牛溝鄉達玉村村支書才讓扎西(左)宣講結束后,與牧民交流。新華社記者 周盛盛 攝
連日來,青海省各市州通過組建“鄉村振興宣講團”“馬背宣講隊”“巾幗宣講隊”等宣講隊伍,深入山谷草原、小院民宅、牧場氈房等基層一線,把黨的二十大報告從“書面語”變成“地方話”,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播黨的二十大精神。
冬日時節,寒風呼嘯,泛黃的草原上,傳來一陣馬蹄聲,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野牛溝鄉達玉村村支書才讓扎西騎馬趕往牧民家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他說:“馬背宣講隊進社入村,將黨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牧民身邊,增強了牧民的信心,鼓舞了大家的干勁,促進了牧區的和諧穩定。同時,也能將牧民的想法收集記錄下來,反饋給鄉黨委、政府。”
“大家圍坐在一起聽宣講、學理論,聽到了很多惠農的好政策,很受鼓舞!”達玉村村民賽什切加說,“如今我們住上了寬敞的房子,看病有醫保,給牛羊都買了保險,相信以后的生活一定會像盛開的格桑花一樣美。”(記者黃江林、齊雷杰、閆睿、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