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2月12日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1月末,廣義貨幣(M_2)余額264.7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個和3.9個百分點。初步統計,1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9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6109億元。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1萬億元,同比少增596億元。
實體部門信貸需求回暖
對于M_2增速維持高位運行,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一方面,穩增長政策持續加力下,信貸投放和非標融資維持一定景氣度,有助于拉動M_2增速;另一方面,穩增長基調下,央行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11月份財政存款減少3681億元,環比少增1.51萬億元,助力M_2增速維持在高位。
【資料圖】
“受貨幣端與信用端政策發力支持,11月份信貸與社融數據環比均有所改善,實體部門信貸需求有所回暖,但仍處于歷史相對低位。”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為,疫情給經濟復蘇和信貸結構改善趨勢帶來暫時擾動,實體部門內生信貸需求仍需政策呵護。
在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11月份M_2維持較快增長速度,表明市場流動性處于合理充裕狀態,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較大。狹義貨幣(M_1)增速環比有所放緩,反映出受疫情等影響,企業經營和投資活動仍受抑制。同時,11月份我國社會融資規模、人民幣貸款均呈現環比多增、同比少增,表明隨著前期穩增長政策逐步落地實施,市場信心和預期有所恢復,但恢復態勢并不穩固,有效融資需求仍顯不足。
企業貸款依然是新增信貸的重要支撐。從信貸結構上看,仍然是企業貸款增長較好,住戶貸款增長緩慢。11月份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837億元,同比增加3158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新增7367億元,同比多增4320億元。特別是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已連續4個月同比多增。“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及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落地發力,金融機構加大對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等領域支持,持續推動企業中長期貸款穩步增長。這表明,企業對未來的信心逐步恢復,預期相對積極。”董希淼說。
中長期貸款投放加碼
“商業銀行在寬信用政策組合下繼續擴大中長期貸款投放,穩地產新政加碼下信貸助力房地產市場預期、信心、情緒筑底,疊加10月末以來專項債的緊湊發行節奏和強勁發行力度給基建和重大項目融資的支持,是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的主要原因。”龐溟認為,住戶貸款尤其是短期貸款受宏觀復蘇態勢和社會有效需求恢復效果影響,增長相對乏力。
實際上,住戶貸款環比顯著改善,但住戶中長期貸款同比收縮幅度仍然較大。11月份住戶貸款增加2627億元,同比減少4710億元,環比增加280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525億元,同比減少992億元,環比增加1037億元。“11月份疫情影響范圍進一步擴大,生產和消費均受較大擾動,影響實體內生融資需求。11月份服務業PMI商務活動指數進一步走低,環比回落1.9個百分點至45.1%,帶動居民短期貸款同比繼續走低。”溫彬表示,但疫情防控政策加速優化,居民短貸環比好轉。居民中長貸增加2103億元,較上月明顯改善。11月份地產銷售未見明顯好轉,一系列穩地產舉措效用的發揮還將集中體現在供給端,購房者觀望情緒仍濃,11月份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幅度仍大,但穩地產政策實質轉變下,政策效果有一定顯現。
社融方面,政府債券發行仍是重要支持因素,但由于近期推動債券市場利率下行的條件不足,拖累企業債券凈融資規模。“11月份中下旬債市大幅調整,基準利率快速上行導致企業融資成本上升,企業債券取消發行較多,企業直接融資同比大幅下滑3410億元。”溫彬說。
貨幣政策將更加精準有力
展望后市,溫彬表示,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疫情反復和預期不穩對寬信用形成持續擾動,需要穩增長政策不斷加力以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并帶動信貸和社融平穩擴張。龐溟認為,應高度重視疫情散發多發對經濟恢復節奏和政策接續發力的外在沖擊,預計下一階段的經濟工作將針對社會有效需求偏弱的矛盾,以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為支持,穩定市場主體信心和居民部門預期,重點著眼于擴大國內需求,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消費復蘇,增強經濟內生動能。
“下一步,為有效激發實體經濟貸款需求,穩定宏觀經濟運行,政策面或將在幾個方面發力。”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一是推動寬貨幣向寬信用有效傳導,重點是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調,降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二是督促政策性開發性銀行盡快落實新增8000億元信貸規模,引導銀行加大基建項目貸款投放,支持基建投資提速。三是充分挖掘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潛力,加快相關貸款投放,推動信貸總量增長。四是監管層會加大對銀行考核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實體經濟的貸款投放。
穩健的貨幣政策如何精準有力?專家認為,后續貨幣政策將繼續兼顧短期和長期并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的關系,兼顧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并處理好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防范通脹升溫潛在可能的關系,兼顧內外部均衡并處理好投資、消費、就業、匯率等宏觀政策權衡維度的關系。
龐溟表示,預計相關部門將繼續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優化政策組合,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狀態,保持市場利率平穩運行,進一步引導政策利率下行,努力通過壓降金融機構資金成本、降低存量貸款中的普惠小微貸款和成本相對較高的按揭貸款利率,帶動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企業貸款利率、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穩步下行,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力爭經濟運行實現更好結果。
專家建議,首先,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更有力地支持實體經濟、市場主體和居民部門;其次,未來信貸支持應繼續重視和關注總量問題和結構問題,強調對實體經濟特別是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影響嚴重的行業的支持務求實效,金融服務必須具備普惠性、可得性、市場主體導向,協力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最后,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依然是維持寬信用、支持經濟修復、圓滿完成穩增長任務的基本前提,也有利于為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與呵護力度提供保證。
姚 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