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豬是家中寶,糞是地里金。糞污變糞肥,循環促增產”。大荔縣地處華山腳下、黃河之濱,肩負著保障黃河中上游生態環境的責任,全縣以“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綠色發展”為導向,依托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的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程,對6家大型規模化豬場進行“填平補齊、改造升級”,構建現代化養豬業綠色低碳發展格局。
據項目踏勘數據顯示,6家豬場總計設計存欄達到19.62萬頭,豬場建設均按照國際先進設計理念,采用大跨度全鋼屋架,自動化環控、溫控及飼喂系統,漏縫地板養殖,糞污高壓水力沖洗;環保區實施雨污分離、固液分離、沼液還田,配套糞污厭氧發酵池、糞污儲存池、干糞棚等基礎建設,及污水泵、固液分離機、鏟糞裝載機、除臭機等環保設備,并建立無害化處理車間對病死畜禽實施無害化處理。
在糞污處理上,各場均具備一定的糞污資源化利用能力,具有相對完善的糞污處理工藝流程,糞污通過管道輸送,干濕分離后固體糞便通過好氧發酵生產有機肥,液體糞污沉淀發酵后通過管道或糞污運輸車實現周邊農田利用。
針對大型豬場普遍存在糞便體量大、氣味大等問題,根據實勘調研現有配置,按照糞污全量收集還田利用模式、固體糞便堆肥利用模式、污水肥料化利用模式、糞污專業化能源利用模式,因地制宜、因場施策制定細致縝密的糞污貯存設施建設方案。
一類養殖場由于養殖規模的擴大,廠區內原有糞污收集貯存設施與現有養殖規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配套新建糞污收集處理設施及后續糞污還田基礎設施,具體為糞污貯存設施如堆糞棚、污水收集池、污水發酵池等,糞污還田技術設施如排水溝、灌溉管道等。
另一類是糞污貯存設施容量與產污量不匹配,且糞污后續的好氧發酵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根據場內原有糞污處理工藝,制定與原有糞污發酵工藝相配套糞污發酵設備,同時根據容量缺口,有針對性地進行糞污貯存設施的配套建設,主要建設堆糞棚、污水收集池、污水發酵池等,對于不具備建設沼液還田管道建設條件的豬場,配備液體撒肥車用于糞肥還田消納。
通過全面摸排、重點強化,實施建設污水收集池3377m3、發酵池10.19萬m3、貯存池5.1萬m3、儲糞棚270m2、肥水灌溉管道8000m,另配置除臭箱、好氧發酵罐、膜式堆肥機、固液分離機、吸污車、沼氣凈化系統等多項配套設施設備,清單式整治提升大型豬場的設施裝備配套,大荔縣扎實推進,把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做深、做透,開啟全縣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來源:號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