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甘肅白銀消防發揮團結協作、傳幫帶的優勢推動火調人才培養。(資料圖) 婁淵燾 攝
中新網蘭州12月1日電 (劉玉桃 婁淵燾)冬季,天干物燥,也進入火災高發期,作為一名經驗老到的火調員,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消防救援大隊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張寶平通過培訓、網課等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火調”技能水平。他說,“火災事故調查,不僅限于查明火災原因,更要厘清責任、吸取教訓、改進工作。在調查中發現技術或設備缺陷、發現公眾不良生活習慣等,從而提出整改意見,推動社會進步。”
從事消防工作11年的張寶平,大學時期學習火調事故調查課程時,便喜歡上研究火災發生原因。“工作后我發現,真實的火災現場,起火原因復雜多樣,影響因素比較多,比如燒損痕跡被掩蓋、現場二次破壞等,干擾因素有很多,需要我們仔細辨別,不放過一個細節,逐一排除,探究真相,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張寶平說。
圖為火調人員在模擬現場進行調查取證。(資料圖) 婁淵燾 攝
多年來,張寶平通過參加大賽、培訓、請教老一輩人、上網課等,提升自己的“實戰”經驗,同時,他也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傳授給新人。“面對環境惡劣、危機四伏的火災現場,鋼筋裸露的樓板、煙熏火燎的墻體、有害氣體和細小的有毒顆粒,以及不可預知的坍塌風險,火調人員需要用細心與專業、責任與操守,撥開迷霧,破譯火災現場謎團。”他說。
近年來,甘肅省白銀市消防救援支隊按照“重點培養、全面培養、分級培養、分批培養”思路,對專業基礎扎實、具備培養潛力的人員,列入重點培養名庫,發揮團結協作、傳幫帶的優勢推動火調人才梯次發展。進一步充實完善火災調查裝備,新購置便攜式X光機、內窺鏡、3D還原系統、無人機及火災調查個人防護裝備等火調裝備共300余件,同時設置“模擬法庭”,全流程模擬受理、庭前準備、正式開庭、調查辯論、最后陳述、評議宣判和閉庭等全要素的行政訴訟庭審現場,最大化還原行政訴訟真實情景,全面推動火調工作長遠發展。
甘肅省白銀市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李發智表示,對于火災調查工作來說,人才培養更需要“精耕細作”,要扎根實際,主動與“人才培養計劃”相結合,科學合理設計人才培養的目標,明確崗位所需的能力標準、培養路徑,注重梯次配備、優化隊伍結構,既注重專業技能、又注重綜合素質,形成持續抓、不斷線的人才培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