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中華鳳頭燕鷗出現在湛江沿海濕地 王大勇 攝
【資料圖】
中新網廣州11月30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30日消息,湛江沿海濕地近日發現一只中華鳳頭燕鷗。經專家確認,這是2019年雷州沿海觀測到中華鳳頭燕鷗后,時隔3年湛江再次發現該種珍稀瀕危鳥類。
據介紹,中華鳳頭燕鷗是鸻形目鷗科鳳頭燕鷗屬的鳥類,別稱黑嘴端鳳頭燕鷗。該物種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鳥類之一,素有“神話之鳥”之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種群數量僅為100只左右。
在外部形態上,中華鳳頭燕鷗體型中等,喙黃色,前端黑色,非繁殖期尖端白色;繁殖期主要棲息于熱帶和亞熱帶海岸島嶼,喜覓食于海水深度淺且離岸近的區域,在海岸灘涂淺水處休憩、沐浴和交配;繁殖期冠羽黑色延伸至喙基;屬冬候鳥,越冬于廣東沿海等地。
11月18日清晨,在湛江沿海濕地,湛江愛鳥協會理事王大勇扛著相機和腳架打算尋覓白嘴端鳳頭燕鷗,突然在一群燕鷗中發現了一只“與眾不同”的燕鷗出現在鏡頭前。王大勇一眼認出這是中華鳳頭燕鷗,“一開始,這只中華鳳頭燕鷗靜靜地站立在一群燕鷗中間,過一會兒,便時而低頭梳理羽毛,時而張開長喙似在引吭高歌,時而張開雙翅低空盤旋……”
中華鳳頭燕鷗張開雙翅低空盤旋 王大勇 攝
中華鳳頭燕鷗十分珍稀,很難讓人發現。“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中華鳳頭燕鷗,但因為平時多有關注,便能一眼就辨識出來。”回想發現中華鳳頭燕鷗的瞬間,王大勇還是激動不已。
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張強介紹稱,上世紀三十年代后,中華鳳頭燕鷗一度在全世界消失。直至2000年,有4只成鳥和4只幼鳥在馬祖列島再次被發現,引起了國際鳥類學界的極大關注。近年來,浙江自然博物館鳥類研究團隊在浙江寧波韭山列島和五峙山列島的無人島嶼上,發現中華鳳頭燕鷗新的繁殖種群,并開展了持續的監測和人工招引項目,使得種群恢復效果顯著。
“但在廣東,中華鳳頭燕鷗記錄分布甚少,11月至翌年的遷徙及越冬期僅見于湛江和汕頭。”張強補充說。
眼下,正值候鳥遷徙高峰,作為國際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湛江沿海地帶逐漸“熱鬧”了起來。據湛江愛鳥協會統計,湛江已記錄到300多種鳥類,其中勺嘴鷸、東方白鸛、黑臉琵鷺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3種。
湛江地處雷州半島,三面環海,擁有長達1243.7公里的海岸線、148.7萬畝海洋灘涂以及全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保護區。近年來,湛江通過實施雷州半島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等項目,大力開展紅樹林人工造林,打造“紅樹林之城”,為候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