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 陳杭)近日上線的英國《自然》增刊《2022年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分析了全球主要城市和都市圈2021年在自然指數追蹤的82種自然科學期刊中的科研產出,結果顯示,北京在世界領先的科研城市中依然保持首位。北京在2016年超過紐約都市圈,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科研城市。
據悉,這是自2017年該成績發布以來,北京連續6年位居首位。紐約都市圈保持第二位,上海升至第三位,波士頓都市圈和舊金山灣區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位。
【資料圖】
北京是中國最大的城市間科研合作中心
自然指數由國際知名科技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旗下Nature Portfolio編制并定期發布,它追蹤發表在82本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的科研論文,根據有關機構、國家或地區論文的數量和比例等,反映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及合作情況。
北京在自然指數中的科研產出占全國總數的近五分之一。自然指數全球排名前500的機構,科研城市前五名分別擁有的數量是:北京23所、紐約14所、上海12所、波士頓7所、舊金山灣區6所。
同時,北京還是中國最大的城市間科研合作中心。許多最主要的科研合作都是與北京進行的,并且擁有多個合作關系的城市,其最主要合作城市也往往是北京。
自然指數增刊指出,北京和上海的科研產出快速增長,離不開中央和地方政府將兩地打造成科研創新城市的決心。研發資金的大幅上漲推動了國際合作,吸引了大量人才。
北京和上海擁有幾十所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這些資源就像人才吸鐵石。在自然指數根據其標志性指標——貢獻份額統計的全球前50所科研機構中,北京和上海共有五所。
北京科技人才整體規模和質量持續提升
近年來,北京著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整體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創新人才、資本要素資源加快集聚,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實現較快增長。
北京市統計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北京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規模達33.8萬人年,其中基礎研究人員7.6萬人年,科技人才整體規模和質量持續提升。全社會R&D經費投入總量由2012年的1063.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629.3億元,年均增長10.6%,為創新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全社會R&D投入強度由2012年的5.59%提高到2021年的6.53%,位居全球創新城市前列。全社會R&D經費中,基礎研究經費從2012年的125.8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422.5億元,約占全國的1/4;基礎研究經費占全社會R&D經費的比重從2012年的11.8%提高到2021年的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