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發展網訊 11月22日,2022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正式開幕。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付緒銀在題為《開放創新,合作共贏,攜手共筑更加綠色、智慧、韌性的全球航運》的演講中表示,推動航運更加綠色、智慧、韌性發展,是積極應對國際航運碳排放要求、提升航運安全韌性水平、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必然要求。中國航運將一如既往地加強與世界航運界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凝聚共識、深化創新、加強合作,順應形勢、迎接挑戰、化危為機,共同推進國際航運綠色、智慧、韌性發展,以可持續的交通推動可持續的發展。
據介紹,近年來,中國航運發展聚焦綠色、智慧、韌性,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堅持把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統籌推進綠色港口、綠色航道、綠色船舶、綠色運輸組織方式發展,加快推進清潔能源新能源應用,提升航運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持續優化運輸結構調整,“十三五”時期,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23.8%;建立完善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專項整治長效機制,形成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數據共享、服務高效、全程可溯、監管聯動的局面;積極推進靠港船舶使用岸電,主要港口五類重點專業化泊位岸電設施覆蓋率達75%,重點區域岸電使用量大幅增加;深化國際合作,開展上海到洛杉磯綠色國際航運走廊建設。
二是著力推動新技術與航運業深度融合。搶抓新基建發展機遇,大力推進以自動化碼頭和智慧物流為核心的智慧港口建設。中國已建成14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已建和在建自動化碼頭規模穩居世界第一,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成為全球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碼頭。加快推進智能航運發展,積極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組織開展進口電商港航暢行工程,實現了區塊鏈技術在航運領域的應用。
三是加快推動提升航運發展安全韌性。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加快推進以長江黃金水道擴能為代表的內河高等級航道網建設,推進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小洋山北作業區集裝箱碼頭、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先導工程等為代表的重大工程,著力補齊水運基礎設施短板,優化提升水運設施網絡,進一步提升航運基礎設施安全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