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環球觀天下!一二三產業,誰是“壓艙石”

2021-11-18 10:00:12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近年來,安徽省蕪湖市培育軌道交通產業鏈集群,逐步形成整車制造、牽引、道岔等領域配套企業協同發展的軌道交通產業體系。圖為11月9日,某企業工人在軌道交通車輛生產線上工作。新華社


(資料圖)

本報記者季曉莉“壓艙石”原指防止翻船的東西。空船時,船的整體重心在水面以上,極易翻船。因此,空船航行時都備有壓艙石,裝貨時卸掉。現在的遠洋貨輪,壓艙石改為由鑄鐵制造。壓艙石作為壓在船艙底部起穩定作用的巨石,比喻穩定事物狀態的最關鍵最核心的舉措。

從產業的角度看,一二三產業,誰是“壓艙石”?如果它們被人視為不同方面的“壓艙石”,那么其經濟邏輯是什么?

農業作為“壓艙石”:基礎地位牢固防風險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農業穩則天下安。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在我國的政策語境中,農業無疑具有壓艙石的地位,農業的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疫情反復對各行業都會造成較大沖擊,我國糧食、果蔬、農副產品供應充足,經濟社會整體運行平穩而有序,這得益于糧食的連年豐產和儲備充足。只有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穩固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才能在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贏得主動權。在各種表述中,“農業”“三農”“糧食安全”“鄉村振興”都曾被稱為“壓艙石”。

財政部農業農村司有關負責人在《中國財政》2022年第21期上撰文認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應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優先保障領域,有力支持“三農”壓艙石、基本盤、戰略后院作用充分發揮,為穩住經濟大盤、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強支撐。例如,今年為了應對長江流域遭遇61年來最嚴重干旱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財政部動用預備資金100億元支持抗旱救災,保障秋糧豐收。在財政政策資金的支持下,我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糧食產量連續7年超過1.3萬億斤,實現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近日表示,鄉村振興戰略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事關糧食安全,事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是不容有失、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他認為,必須用高水平的農業科技、現代化物質裝備破解資源稟賦約束,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推進農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全面提高產業體系的韌性和穩定性。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周云龍近日表示,近10年來,我國智能農業裝備長足發展,推動農業發展方式加速向自動化、設施化轉變,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畜禽、水產、蔬菜、果樹產業等發展步入快車道,形成了較完整的科技創新體系和市場體系,保障了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今年5月份,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曾表示,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和地區沖突導致風險挑戰增多,必須著眼國家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是底線任務。由于面臨部分地區農產品產銷不暢、農資價格持續上漲等困難和問題,農業農村部加強指導,科學應變,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加強高標準農田等項目,增加就業機會,以創業帶就業,引導工商資本下鄉,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圍繞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多做文章,指導各地制定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實施細則,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保險;認定一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培育一批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發展一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農業農村部10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54779億元、同比增長4.2%,為保民生防通脹、穩定經濟大盤提供堅實支撐。夏糧產量2948億斤,比上年增加28.7億斤;早稻產量562.5億斤,比上年增加2.1億斤;秋糧收獲已近9成;豬肉產量4150萬噸,同比增長5.9%;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9月份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采購經理指數(PMI)59.7%,為2021年以來最高水平。前三季度農產品進出口總額2485.1億美元,同比增長10.4%,其中出口722.6億美元、同比增長21.5%。

工業作為“壓艙石”:富國之基、強國之本

國家統計局10月底發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比二季度加快4.1個百分點。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增速高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1.9個百分點。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延續較快增長態勢。隨著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漲幅回落,工業企業利潤上下游結構也明顯改善。

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工業經濟是三季度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發揮了宏觀經濟“壓艙石”作用,也彰顯了實體經濟的韌性和潛力。而“制造業穩則經濟穩”,制造業作為工業的主體部分,富國之基、強國之本,也得到各級政府高度重視。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重點工作中提到“制造業”7次,比去年多了2次。2020年提及制造業時,只是寬泛地提出了“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幅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到了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已經為扶持制造業發展做出了很多專門安排。

今年份量更重:重點支持制造業,全面解決制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支持穩崗和培訓,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今年“中央部門支出繼續負增長”,但是要“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

近段時間,多部門多地方接連部署,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實體經濟根基。工信部加強監測調度和供需對接,穩定大宗商品、關鍵零部件價格,保障重點物資供應;財政金融部門出臺多項舉措持續支持企業穩產擴產。多地積極搭建供需對接平臺,通過數字化應用提升供應鏈韌性,加強跨區域、跨集群生態合作。“以基礎電子元器件為例,我們加強央地協同,明確產業發展靶向,支持一批電子元器件研發及產業化。”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喬躍山日前表示,在各方積極努力下,我國電子元器件產業鏈基本完整,整體規模已突破2萬億元。

今年上半年,我國重點培育的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完成產值6.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1%,成為引領帶動區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力量。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姚珺表示:“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對提升制造業供給體系質量和競爭力、促進我國制造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十分重要。”

“我們著力拓展增長動能。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使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等新產業和服務型制造等新業態,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形成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王文遠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進一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產業鏈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實施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工程,加快推動傳統產業鏈優化升級。

“我們將緊扣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體系化提升產業鏈創新能力,完善制造業創新網絡,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做大做強一批新興產業,形成新的優勢制造能力。”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任愛光表示。

近期,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正式披露完畢,滬深兩市主板上市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整體經營業績保持增長,制造業“壓艙石”功能繼續凸顯,龍頭企業集聚效應和外溢效應充分發揮,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整體資產質量穩步提升。例如,受車輛購置稅減半等一系列促進消費政策驅動,汽車行業復蘇勢頭明顯,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環比分別增長30%、77%。深市的有色金屬、電力設備、醫藥生物、通信4個細分行業業績增長勢頭良好,前三季度平均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30%。在龍頭公司的帶動下,滬市主板光伏產業鏈相關公司前三季度整體收入及利潤均實現高速增長。受制造業補鏈強鏈影響,在產業升級驅動下,汽車、電氣機械、化工、有色金屬加工、造紙表現突出。

服務業:作用雖大,但不再被稱作“壓艙石”

服務業在某些城市和地區、某些階段,也被視為經濟“壓艙石”。但這一提法在今年年中之后,較少被提及。

2021年,北上廣深第三產業占比分別為81.67%、73.27%、71.56%、62.9%,北京第三產業規模及占比均排名第一。北京市高端服務業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朱曉青、北京建筑大學公共管理系主任謝天成2021年曾聯合撰文表示,我國服務業發展規模和水平不斷提高,連續跨越“增加值占GDP比例超二產、超50%”的兩大里程碑,主導產業地位逐步確立,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和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但從創新、智能、標準、融合、綠色、協調、開放、惠民等質量效益維度看,我國服務業發展仍存在明顯的堵點和短板,在現代服務業與工農業融合發展方面空間還很大。

具體可聚焦三個方面:一是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價值鏈,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高端化、數字化、平臺化、多鏈融合化和產業集群化的方向延伸;二是加快生活性服務業轉型,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標準化、精細化、便捷化、多樣化、特色化和品牌化轉變;三是加大服務業態和模式創新力度,引導平臺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數字經濟等新模式有序發展。他們指出,要促進服務業與制造業、農業深度融合發展。

2020年6月,《安徽日報》曾報道認為,服務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活躍市場的主動力、提供就業的主陣地。當時安徽省出臺《關于有效應對疫情全力推動服務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從促進重點行業穩定運行、培育發展線上經濟等方面出臺了20條舉措,加快推動服務業恢復和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一季度,成都市服務業增加值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達67.5%,占全部稅收比重66.6%。《成都日報》當時稱服務業為當地經濟“壓艙石”,并對數據進行了分析:金融業貢獻突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速比服務業平均增速快4.8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健康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新華社在今年3月15日曾刊發中國證監會深圳監管局原黨委書記、局長張云東《破除“美國金融模式迷信”!中國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文章提出,制造業是整個中國經濟系統的核心、基礎,是中國經濟安身立命之本。沒有制造業的支持,其他行業將難以為繼,所有虛擬經濟、所有服務業的基礎都是制造業,包括風光無限的互聯網經濟都概莫能外,我國必須心無旁騖,以舉國之力全力以赴。

文章認為,必須澄清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主次關系。服務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增加是由于制造業的發展為社會生活領域提供了技術支持,創造了需求,同時,制造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技術進步也為勞動力向服務業轉移提供了可能,間接支持了服務業的發展。

總體來看,制造業已經超越服務業,成為各級政府心目中的頭號“壓艙石”,農業因糧食保障安全也被視作“壓艙石”,服務業的作用雖仍然重大,但不再被冠以“壓艙石”的稱號。

關鍵詞: 同比增長 龍頭企業 先進制造業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