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圖為白賀成表演“錛踢”毽藝。 臧振清 攝中新網保定11月14日電 (呂子豪 黃會杰)一分鐘踢毽142次,哇!老白又創個人踢毽紀錄了!
河北保定市民白賀成今年64歲,踢毽23年。白賀成踢毽有“毽舞”之譽,姿態優美,賞心悅目。除經典的盤踢、磕踢、拐踢、繃踢外,他還創造出“二郎擔山”、“十三太保”、“風擺荷葉”、“海底撈月”等花樣踢法,被毽友們譽為“花毽達人”。
毽子又名翔翎,古城保定歷來有踢毽的風俗。據傳,保定踢毽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至今仍是人們喜愛的體育活動,市井坊間“踢毽達人”輩出。
“年輕時喜歡踢足球,在一次踢球時撞壞了膝蓋,從此便遠離了足球運動!”白賀成說,養成運動習慣的他停不下來,下班后四處去逛,去公園遛彎時,偶然看見許多人在踢毽子。花鍵上下翻飛,靈動跳躍,頓時激發起他的興趣。由于有運動基礎,加上刻苦訓練,白賀成的踢毽技藝長進很快。
圖為白賀成表演花樣踢法“喜鵲登枝”。 臧振清 攝“我琢磨著把足球的動作應用于花毽技巧中,比如踢毽的‘喜鵲登枝’就像足球運動的‘頭球’,通過頭和肩的配合使毽子的落點發生變化。花毽的看點和難點都在于靈活,每一組動作想達到爐火純青、有藝術的美感,除了用心外,就是多練習。”白賀成說,2006年他參加全國花毽挑戰賽取得了個人計時賽第三名,這更增強了自己踢毽的信心。
現在,已退休的白賀成每天練習踢毽3個小時左右。“近幾年,保定市區建了很多公園,我們就尋著景色去踢毽。”白賀成稱,其毽友群有上百人,小到十幾歲,大到七八十歲,大家一起鍛煉,一起研究花樣技巧,參加各種比賽,生活非常充實。
為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踢毽,白賀成找來鴕鳥毛做成毽子免費發給大家,提升大家學習的興趣。有當老師的“毽友”在學校開設了踢毽第二課堂,他們希望把這項傳統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圖為白賀成(左一)和毽友在公園踢毽。 臧振清 攝眼下,白賀成正在準備參加2022年河北省舉辦的花毽大賽,并已報名個人規定套路和四人接力賽。白賀成的接力賽隊友楊素偉女士稱,“踢毽就像藝術體操,是一門合作的藝術,特別講究配合”。
談及比賽目標,已多次在全國、省市比賽中獲獎的老白呵呵一笑道,不為名次,重在參與,讓更多人了解喜歡踢毽這項運動。(完)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