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為航拍視角下的積石山鄉村一景。(資料圖) 艾慶龍 攝
中新網蘭州11月9日電 (艾慶龍 韓玉良)立冬過后,西北寒風凜冽,在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一處食品生產閉環廠區內,機器轟鳴聲中,由當地農特產制作而成的面包、桃酥等食物正在進行包裝。該廠負責人金鵬翻看著“進博會”專場直播的信息,琢磨著如何將其直播技巧應用到自家商品上。
甘肅和青海交界處,有一系列山峰綿延50多公里,傳說是女媧補天堆積石頭而成,人們將其稱為“積石山”,該地是絲綢之路節點,也是青藏高原過渡到黃土高原的標志性山脈,金鵬便出生在山脈的一側。
金鵬擁有一家面粉廠,由他父親開辦于1987年,是當地成立較早的民營面粉廠。跟著父親翻山越嶺、走村入戶收糧食,是他兒時最深的記憶。
“子承父業”的金鵬,四五年前在當地官方推薦下,接觸到電商領域。最初生意不溫不火,一度讓他產生放棄的想法。近些年,從李子柒到張同學,鄉土氣息短視頻因接地氣、輕松治愈等特點帶來流量,吸引網友憧憬著鄉村生活,也讓金鵬發現背后的商機。
“對于偏遠地區而言,出售原料遠遠不夠。”在官方支持下,金鵬出資成立食品加工廠,將當地農特產品進行深加工,借助消費扶貧和電商直播的方式,商品遠銷沿海都市。
其實,在積石山,金鵬的銷售模式,并非個例。曾在義烏做電商的魯玉超作為電商講師,兩次來到積石山傳授相關知識。其間,發現該地電商領域的空白,花椒、藜麥、赤松茸等農特產品也銷售渠道不暢。在優惠政策吸引下以及當地人熱情邀約,決定嘗試在此設立電商公司分部。
“盡管心中忐忑,還是咬牙決定試一下。”如今作為螞蟻集團螞蟻服務星站(積石山)負責人的魯玉超介紹說,2021年,“AI豆計劃”等項目落地積石山,重點發展數字經濟和“電商+幫扶車間+農戶”為模式的新農村電商兩大產業。
結合工作實際,魯玉超細數著在積石山開辦電商的好處,官方消費等政策補助,物流公司的減免費用以及較低的人力成本。
當地官方透露,2022年以來,當地累計農產品消費幫扶銷售額超1億元,其中,電商銷售額占比近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