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嘉興11月3日電(記者 施紫楠)“配電房局放水平正常,運行電壓、電流及設備溫度正常。”3日,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桐鄉市供電公司(以下簡稱“國網桐鄉市供電公司”)市場營銷部副主任王海帆在監控室開展數字孿生配電房遠程巡視工作。
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G館的數字孿生配電房,是世界互聯網大會全場館的電力供應中心和能源控制中心。
【資料圖】
“數字孿生配電房包含一虛一實兩個配電房,虛擬配電房是利用實體配電房的物理模型、傳感單元、歷史數據等,運用數字孿生技術,在虛擬空間構建出的一個數字實體。”國網桐鄉市供電公司黨建部副主任曹鑫說。
浙江烏鎮互聯網之光配電房運維賦能平臺 施紫楠 攝隨著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孿生技術正直接影響著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安防、物聯網等未來發展。
作為中國首個全感知智能配電房,“數字化、科技感”成為數字孿生配電房的名片。
據悉,實體配電房在開關設備智能化的基礎上,接入溫濕度、煙感、工業視頻等105套智能感知元件,可實現虛擬配電房與實體配電房設備運行數據和環境數據實時同步,一目了然。
“數字孿生配電房還可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可能發生的故障進行演變趨勢模擬,輔助工作人員準確預判設備故障情況,為采取措施提供輔助支撐,防患于未然。”曹鑫說。
映射現實的孿生擬配電房、自主自動的巡檢操作機器人、負責外圍保障的無人機移動機巢……眼下,一系列電力科技創新成果在烏鎮不斷落地,用數字技術為世界互聯網大會和烏鎮人民的生產生活擎燈護航。
“1號主變溫度36度,正常。拍照,上傳。”數字孿生配電房內,國網桐鄉市供電公司保電人員李天鮑正頭戴AR數字安全帽,對配電房進行“無紙化”巡檢。
AR數字安全帽 施紫楠 攝基于5G和AR技術,AR數字安全帽兼具數據采集、遠程協助、圖像攝制、紅外測溫等功能,在提高配電房運維精準度的同時,減少三分之一的人力。
“安全帽上的AR眼鏡會采集巡視設備的細節數據,并實時傳回后臺,方便專家遠程分析,直接指導現場工作人員準確處置,提高工作效率。”李天鮑說。
這些電力數字化場景,只是烏鎮智慧配網小鎮建設的一個縮影。在世界互聯網大會落址烏鎮的幾年間,數字電力早已實現質的飛躍。
一批批智能設備、大數據產品的應用,使烏鎮電網成為“具備承接國家一類會議保供電能力的國際一流電網”,核心區域供電可靠率達99.999%,綜合電壓合格率達100%,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