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遇冷,創業者怎樣才能堅持做正確的事?
回到創業的第一天,想想你為什么選擇創業。
在第二屆螞上年會的現場,“螞上ON AIR”走到線下,「靈工管家」CEO鄧建波分享了他的創業故事。
【資料圖】
做著自己真正喜歡的產品,并且將目標客戶的認可作為創業原動力。相信時間,保持專注,尊重規律,努力創造價值,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以下為演講原文:
在這次年會上見到了很多老同學,大家聊起來都感嘆業務難做,收入下滑,降本增效成為創業者共識,而我們「靈工管家」所做的就是幫助企業降低用工成本。靈活用工是一個逆周期的行業,中國在過去20年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在市場預期樂觀,利潤豐厚的時期,企業對于人力成本的控制力度低,所以過去中國靈活用工行業增速相對比較緩慢。
但近幾年企業利潤空間減少,用工成本提升,靈活用工的需求也迅速增長,加上政策支持,所以賽道一下子熱鬧起來。我相信,明年很多上市公司的財報中,會出現因靈活用工而帶來人力成本降低的變化。
我認為靈活用工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個幫助企業革新用工模式的工具。「靈工管家」目前提供的是輕技能、無工位的崗位,大家常認為只有坐在寫字樓里才算工作,但是中國有超過6億的勞動者沒有工位,并且其中大部分人所做的是可以快速習得的輕技能,這是值得被數字化改造的巨大市場。
舉一個更直觀的例子。杭州一家餐廳招聘全職服務員,工資5000元包吃住,算上為他繳納的五險一金,單個服務員每月成本是8000-10000元,每月工作200個小時,成本就是40-50元/小時。但在「靈工管家」同樣的崗位工資普遍在20-25元/小時,從全職轉向靈活用工,成本降低50%。
并且傳統全職用工模式是先招人再排班,工時浪費嚴重,而在靈活用工場景中是“先班后人”,根據實際業務需求靈活安排崗位和工時,經統計可以節省超過20%的工時量。另一方面,靈活用工還可以節省新員工培訓的工時數量,培訓到崗平均只需三天。近兩年,消費場景的不確定性增強,疫情影響下門店要做好隨時閉門歇業的準備,對于企業而言,增加靈活用工的比例也就是增加企業的抗風險性。
靈活用工行業具備高頻的招聘需求,從商業模式來看是典型的雙邊平臺邏輯,從2015年開始,行業內出現了近300家模式相同的靈活用工平臺,也吸引了主流機構的目光。我們當時只是一個大學生團隊,也并不是賽道內融資金額最高的玩家,但最終是我們從這個瘋狂燒錢的行業中跑了出來。
經過復盤,我們做對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在早期創業同行們都在花錢買流量獲客時,我們堅定地走開放平臺路線,通過支付寶平臺,我們在2016年獲取了60%的C端新增用戶,到2018年,支付寶生態又貢獻了我們超過40%的新增B端用戶。第二件事,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有非常明確的定位,不想將自己局限于一個兼職平臺,而是不斷地嘗試新業務,從兼職到招聘再到兼職場景的HR SaaS,我們實現了只要一個人就能完成從兼職招聘、保險簽約、再到排班考勤,薪酬發放的全流程。
靈活用工,會成為未來高效用人的首選方式。我相信不久的將來,無論是個人尋找兼職工作,還是企業招聘兼職人員,需求和標準都能被精確地數字化,并且在一個透明平等的平臺內進行雙向選擇,求職招聘都可以像商品購買那樣簡單。
來源: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