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10月19日電 題:山西女子7年“追夢路”:從護工變身為鄉村振興帶頭人
作者 劉小紅 閆偉
呂梁山區曾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2015年起,山西省呂梁市通過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讓3萬多名農村婦女靠著家政、護理等一技之長走出大山、擺脫貧困,馬金蓮就是其中一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之后幾年,馬金蓮依靠自己的努力,在成立家政公司、開辦養老院的同時,帶領村民種植朝天椒、建蔬菜大棚,不僅讓越來越多的農村婦女走出大山、擺脫貧困,也讓不便離家的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從“護工”到“老板”的華麗轉身
30多歲的馬金蓮是柳林縣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為了生計,曾經的她當過飯店服務員、服裝店導購員,擺過地攤、賣過水果等,辛苦多年,日子卻依舊清貧。
2016年,馬金蓮參加了呂梁市開展的首期呂梁山護工培訓,由于表現突出、勤學肯干,她被北京某家政公司錄取。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馬金蓮就從保潔員提升成這家家政公司的一名業務主管。成為業務主管的馬金蓮,先后帶動200余人走出大山、成功就業。
隨著收入越來越高,馬金蓮看準家政服務的巨大市場,她回鄉創辦了自己的家政公司和培訓學校,幫助更多的姐妹走出大山。為了改變這些姐妹的觀念,馬金蓮通過講述自己的故事等方式,已培訓5000多名農村婦女,其中3000多人實現就業、脫貧。
馬金蓮說:“對于我們這些大山里的姐妹來說,走不出去,家就是我們的世界;走出去,世界就是我們的家。”
資料圖。馬金蓮帶領村民發展起旱地朝天椒種植和蔬菜大棚建設。 柳林縣融媒體中心供圖改建自家住房開辦養老院
柳林縣小成村里有一位五保戶老人,以乞討為生,經常寄宿于村里一間破舊老屋。幾年前,馬金蓮回村后前往探望這位老人,本想拿出自家房子讓其居住,但這位老人在屋內已悄然去世。觸動之余,馬金蓮便萌發了自己創辦養老院的想法,希望讓更多的孤寡老人能夠老有所依。
經過多方求教以及貸款,馬金蓮投資200余萬元,把自家房子改建、擴建成為一個擁有40張床位的農村養老院,且重殘和無兒無女者均予以減免費用。
馬金蓮總是熱情地服務著養老院里的每一位老人,平日里,馬金蓮把自己當作一名護理員,陪伴老人們聊天,還給他們洗腳、剪指甲、清理大小便等。每次回村里,老人們總是將馬金蓮圍在中間,跟她嘮家常。
據了解,該養老院不僅解決了小成村老人的養老問題,還吸納了17名護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近年來,馬金蓮先后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等多個榮譽稱號。
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如今,成為小成村村委會主任的馬金蓮,為了讓不便離家的姐妹實現家門口就業,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她在村里開展土地流轉,帶領村民發展起旱地朝天椒種植和蔬菜大棚建設。
據了解,馬金蓮提出要在荒地上種植朝天椒的時候,村里很多人持反對意見,但她始終認為種植朝天椒是有發展前景的。今年,小成村朝天椒迎來豐收,獲利頗豐。
馬金蓮說:“在推動鄉村振興的路上,我們充滿干勁,我要帶領鄉親們一起建設美麗鄉村,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