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武漢10月11日電 (梁婷 李斌)湖北省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觀測評估試點階段性成果11日在武漢正式發布,該省實現物種新發現。
湖北于2021年3月啟動實施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觀測評估試點工作。在長江干流和其主要支流沿線選取神農架林區、巴東縣、丹江口市、點軍區、石首市、蔡甸區和黃梅縣共7個縣(市、區)作為試點區域開展工作。針對生態系統類型、陸生高等植物、陸生脊椎動物、昆蟲、淡水水生生物、大型真菌及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等方面內容開展調查、觀測和評估。
此次調查,發現魚類新種7種,主要采自神農架林區、巴東縣和宜昌市境內;發現昆蟲新種2種,采自神農架林區;大型真菌新增中國新紀錄種5個,湖北新紀錄種73個。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劉秀群介紹,陸生高等植物方面,發現湖北新紀錄種6種,分別是浙江鳳仙花、玉蘭葉石楠、無腺桉葉懸鉤子、芥葉蒲公英、腫脹果薹草、繁縷虎耳草。此外,在巴東縣發現了之前在湖北一直未發現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亮葉月季。發現了一批在湖北分布稀少的植物類群的新分布地點,如在黃梅縣發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黃梅秤錘樹的新分布點。
此次昆蟲多樣性本底調查,共計調查網格172個,踏查樣線1296條,調查的昆蟲共計16目153科644種。
華中農業大學副教授吳剛介紹,在神農架林區發現了2種昆蟲新種奇特方瓢蟲和中華細腰長朽木甲,一方面說明神農架林區自然生態環境質量高,是生物的天然“避難所”;另一方面,發現新種,也可為人類社會提供彌足珍貴的種質資源與生物材料。
此外,本次調查連續在神農架林區、丹江口市和巴東縣發現國家二級保護昆蟲金裳鳳蝶。說明上述地區生態系統穩定,尤其是神農架林區金裳鳳蝶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種群數量。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陳再達表示,此次本底調查新發現說明湖北生物多樣性豐富,仍有許多新物種未被發現,在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的同時,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