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30年來,民營快遞在一張張報關單中萌芽,在一筆筆電商交易中茁壯成長。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故事,莫過于占據中國快遞市場超60%份額的申通、中通、圓通、韻達的創始人,均來自同一個地方——桐廬。
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2019年起,桐廬搶抓高鐵時代新機遇,啟動“快遞回歸”戰略,整合經濟主平臺,突出“產城人”融合,全方位打造快遞產業回歸承接載體,逐步實現從“快遞人之鄉”向“快遞產業之鄉”轉變。
(資料圖片)
頂層設計
推動規劃在“地里開花”
今年,桐廬縣全新出臺《桐廬縣打造新時代“中國民營快遞之鄉”行動方案(2022-2025年)》,明確提出“建設行業服務樣板區,打造快遞行業示范高地”“建設產業發展集聚區,打造快遞產業生態高地”“建設數智應用先行區,打造快遞行業創新高地”“建設精神家園核心區,打造快遞行業文化高地”的“四區四高地”目標。
這更加明確了快遞物流產業在桐廬的地標性地位。桐廬縣將全方位賦能快遞物流技術創新、人才引進等,至2025年,桐廬要實現快遞物流產業規模、產業鏈條、產業生態和產業質效全面升級,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國民營快遞之鄉”。
“‘四區四高地’目標,圍繞行業服務、產業生態、數智應用、精神文化等方面,增加了快遞人、快遞產業與桐廬的‘黏性’,更有利于‘回歸’。”桐廬民營快遞發展中心產業發展科科長許晨昊說。對于“如何回歸”“回歸什么”,他與團隊有了更清晰的規劃。
抓牢項目
增強城區經濟發展后勁
2022年8月18日,中通快運總部正式啟用,成為“三通一達”首個實現整體回歸桐廬的總部項目。總部集物流運營中心、研發中心、轉運管理中心、服務質量中心等功能為一體,目前已有近千人入駐辦公。
“我們預計今年貨運量規模將突破千萬噸,逐步從‘追趕者’向‘領跑者’的身份轉變,盡快實現上市目標。”中通快運董事長賴建法透露發展愿景。
2019年前后,桐廬一口氣簽下了5筆“大單”。如今,韻達全球科創中心、申通國際總部、中通快遞第二總部、圓通國家工程實驗室、中通快運總部“拔地而起”,這不僅僅是“高樓起”,更串聯起了快遞物流的全產業鏈。
“我們就是沖著‘三通一達’來的。”中微(杭州)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靈軍說。
目前,桐廬縣共有快遞物流關聯企業325家,今年1-8月實現營收243.57億元,同比增長8.96%;入庫稅收8.53億元。今年以來,新招引快遞關聯產業項目5個,協議引資50.5億元,其中已落地項目1個、已簽約項目2個、擬簽約項目2個。
建強平臺
集成發力打造“快遞生態”
一座以快遞物流業全產業鏈經濟為主導的新興板塊——富春未來城逐漸“豐滿”:在一期12畝土地上,謀劃打造了以數字經濟、科創產業、總部經濟為重點,以商業會展、文化創意、現代金融、休閑旅游等為支撐的“1+3+X”產業體系,招引落戶快遞科技、物流運輸、物聯網經濟(直播帶貨)、新零售等企業200余家。
桐廬的興,離不開快遞,而快遞也回饋著桐廬百姓。富春江鎮蘆茨村美食居農家樂老板娘潘彩娟成了村委會的“常客”,隔幾天就要來拿快遞,“現在快遞都能進村了,統一放置在村委會樓里,大家再也不用費時費力地開車到鎮上去取,確實方便了不少!”
“快遞進村”成為農村百姓口中的熱詞,不僅提升了群眾網購幸福感,更打通了農產品“進城”通道。村民自制的腌豬肉、筍干、龍須等特色優質農副產品,照著網購訂單發貨,不日就能擺上千里之外消費者的餐桌。
桐廬不斷優化快遞共配網絡,穩定快遞共配隊伍,因地制宜借助村委會大樓、便利超市等地打造“快遞驛站”,提升快遞末端設施,推進181個行政村“快遞進村”全覆蓋,農村快遞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今年已累計配送農村快遞130余萬件。
桑梓情懷
不斷豐富快遞精神內涵
回頭望,卅余年。從白手起家到建立“快遞王國”,最難能可貴的是快遞人“樹高不忘根”的桑梓情懷與“服務大民生”的永恒宗旨。
橫村鎮柳茂村皓天農業基地的紅心獼猴桃到了采摘期,上萬斤的水果完全不怕“巷子深”,因為有圓通速遞集團子公司——杭州黃金峽谷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的“包銷訂單”,短短3天就發出6000箱3萬斤,還“包銷”了12萬斤鳳聯村高山水蜜桃,營業額超100萬元。
在鐘山鄉,一筐筐品相佳、甜度高的蜜梨搭上“三通一達”快遞專車送往全國各地。這對數百位梨農來說,有了“三通一達”的銷路,豐產即豐收。計劃總投資1億元的范家嶺牧星酒店項目也已成功簽約,投產后預計年營收3000萬元,可帶動50余村民就業。
出資4000萬元成立“桐廬教育發展基金”,贊助500萬元成立“桐廬越劇傳承發展基金”,捐助2500輛電動輪椅,投資“隴西生活”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區項目……在桐廬,遍布快遞人反哺家鄉的痕跡,這里已逐步走出一條“以暖心服務吸引新鄉賢回歸,以新鄉賢回歸帶動居民創業增收”的鄉賢帶富之路。
(金黃璐敏)
關鍵詞: 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