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海拔4900多米的唐古拉南站。 李凱豐 攝
中新網拉薩10月7日電 題:海拔4900多米 唐古拉南站“天路”守護記
作者 馬生明
【資料圖】
10月的清晨,西藏那曲羌塘草原已是一片白雪茫茫,一名頭戴雷鋒帽、身裹棉大衣、腳穿雪地靴的“小黃人”行走在雪地里,打破了唐古拉南站的寧靜。2016年至今,梁海峰一直從事高原鐵路信號工作,黝黑、粗糙的臉龐,是他常年在高海拔環境下守護“天路”作業留下的“勛章”。
32歲的梁海峰是國鐵青藏集團拉薩基礎設施段那曲信號車間扎加藏布信號工區工人,工區管轄著青藏鐵路平均海拔4900多米的唐古拉南站、扎加藏布站、雪查瑪3個站室內外信號設備的日常維護及故障處理。
清晨6時許,梁海峰起床后洗了把臉,簡單吃過早飯后開始穿戴勞保用品,同時核對整理當天的施工作業圖紙,清點工具、對講機、手電筒等設備,準備前往當天的施工作業地點——唐古拉南站。為抵御高寒,每次外出作業時,這里的職工們都要身穿厚厚的棉衣棉褲。
國慶節期間,梁海峰在青藏鐵路唐古拉南站檢查信號設備。 李凱豐 攝
自青藏鐵路格拉段道岔更換和信號系統改造施工以來,梁海峰作為工區的唯一黨員,主動請纓,成為扎加藏布站、雪查瑪站、唐古拉南站三個站的施工小組長,負責施工中的信號設備電氣特性資料整理以及后期問題庫的克缺等任務。因工區宿舍距離唐古拉南站較遠,晨曦微露,他們便驅車前往作業點。
7點半,梁海峰到達作業點后便投入工作,和其他施工作業人員一起核對當天施工計劃和作業內容,并對作業安全注意事項進行一一叮囑,同時向調度指揮中心聯系匯報。
8:15,作業命令下達,梁海峰在做好防護設置后,開始對唐古拉南站的信號機、軌道電路、道岔等信號設備的箱盒進行逐一排查,確保無雪水進入,并對5組道岔的融雪設備進行檢查,保證道岔能夠平穩轉換。
在唐古拉山地區,空氣中的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的50%,一個看似簡單而又行云流水的檢查作業,一套下來,工作人員們氣喘吁吁。“今天唐古拉的天氣還不錯,風也不大。”帽檐上、眉毛上結滿了霜花的梁海峰一邊檢查一邊說。
梁海峰在白雪皚皚的青藏鐵路唐古拉南站檢查信號設備。 李凱豐 攝
午飯過后,梁海峰的身影又出現在了唐古拉南站信號機械室,細致地檢查著每一個繼電器的工作狀態,生怕任何一點影響信號設備正常使用的“蛛絲馬跡”從眼前溜過。
14時許,高原強烈的紫外線“炙烤”著大地,梁海峰在對機械室內信號設備完成靜態檢查后,又前往道岔更換和信號系統改造施工作業現場進行盯控檢查,查看信號電纜入槽、水泥包封、電纜溝掩埋等是否達到施工工藝標準,并對未能及時處理和發現的新問題進行詳細記錄。
“信號工是個細活,只有自己再檢查一遍,心里也就踏實了。”梁海峰說。
16時許,唐古拉山烏云乍起,“天窗”作業在狂風中結束。梁海峰收拾好工具材料,準備驅車返回。
18時許,梁海峰團隊中的信號工、線路工、接觸網工等結束作業順利回到工區,施工總結會后,大家終于可以休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的“天路”守護經歷算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