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9月21日,由中國環境記協主辦、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承辦的第25期環境茶座在京舉辦。
會上發布《藍天之路:十年巨變暨2030展望》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對報告作了解讀。報告對中國成功實現全球大氣質量最快改善的歷程做出回顧:首先生態環境部門迅速構建大氣監測網絡,實時發布PM2.5監測數據,并不斷提升預報預警能力,進而制定并實施“大氣十條”和“藍天保衛戰”,通過強化環境執法和監管信息公開,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對燃煤、工業、交通、揚塵和散煤污染源進行了空前規模的治理。報告通過數據分析,定量論述了各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以及各主要空氣指標的顯著改善,這一治理成就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馬軍介紹,由中國環境記協和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指尖上的環保”公益活動,共收集150萬張帶有空氣質量水印的照片,從民眾視角充分反映出:在我國的許多城市和鄉鎮,藍天正在一步步從奢望變成常態,公眾藍天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報告稱,隨著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逐步確立,“十四五”時期,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已進入以降碳為主、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新時期,空氣質量有望在“雙碳”進程中得到更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