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成都9月9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簡稱“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獲悉,該所在瀘定地震震中磨西鎮調查區共提取地震滑坡704處,滑坡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約占調查區面積的5%,投影面積大于1萬平方米的滑坡有67處,占滑坡總數的10%。
據了解,瀘定地震造成位于震中附近的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貢嘎山高山生態系統觀測試驗站受損嚴重,1名研究生不幸遇難。地震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第一時間奔赴貢嘎山站參與現場救援,并組建包含現場調查、遙感解譯和平臺數據的三個小組,為震后救援、防災減災提供科技支撐。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9月8日完成瀘定縣磨西鎮震后崩塌滑坡遙感解譯。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供圖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對瀘定地震重災區得妥鎮灣東村3平方公里和磨西鎮47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開展震后滑坡進行解譯。其中,灣東村調查區共提取地震滑坡151處,滑坡面積達到0.68平方公里,約占調查區面積的23%。灣東村調查區大型滑坡數量較多,占滑坡總數的17%。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根據中國國產高分三號、巢湖一號等多源雷達在震前、震后的反射強度變化,結合災害形成有利地形條件,快速解譯震中內疑似崩滑區17個、1處隱患滑坡點,在重點災區石棉縣草科鄉解譯疑似崩滑區17個。
依據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013年蘆山地震、2017年九寨溝地震的震后泥石流監測數據表明,淺源地震將使得6度烈度范圍內的泥石流激發特征雨量閾值顯著降低。此次瀘定地震誘發震中的磨西鎮、得妥鎮和雅安石棉縣等地大量崩塌物源,在降雨條件下易發生泥石流災害。
目前,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已聯合中科數微、成都遠望、成都云道針對石棉縣域范圍內的山洪泥石流進行了緊急雷達降雨監測和山洪泥石流災害預警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