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甘孜9月7日電 題:四川瀘定地震見聞:挺進“孤島”村落,負重翻山越嶺
(資料圖片)
中新社記者 王鵬
“老天爺,我都不知道今天怎么背著帳篷上來的!”7日17時許,在從磨西鎮磨崗嶺村返程的陡峭山路上,70位甘孜森林消防隊員“連走帶滑”,一位消防隊員忽然感嘆。
消防隊員背著帳篷上山。張浪 攝
截至當日14時,四川瀘定6.8級地震已造成74人遇難,其中甘孜州40人,雅安市34人,另有35人失聯。地震發生超過48小時,救援仍在繼續。
一大早,中新社記者在震中磨西鎮見到了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的消防隊員,他們今天要背著28頂帳篷和生活物資,前往有著“中國最北彝寨”之稱的磨崗嶺村。
這個彝族村莊與磨西鎮隔著一座大山,原本距鎮上僅有10分鐘車程。地震造成的10多處山體垮塌使道路完全中斷,磨崗嶺村成為“孤島”。救援人員不得不繞道十幾公里外的得妥鎮,沿著一條荒蕪多年的小路上山。
消防隊員背著帳篷上山。張浪 攝
為救援人員帶路的是35歲的村民羅剛。從小在山上長大的他,只在十多年前走過一次這條小路,“雖然走起來艱難,但沒垮塌,更安全。”
上午10時整,中新社記者跟隨消防隊員從山腳出發,很快就感受到了這次行程的“艱難”。山路陡峭,隱藏于密林中,植被茂盛,只能隱約可見人走過的痕跡,最陡的路段不得不手腳并用。剛走了十幾分鐘,記者已滿身大汗,心率飆升。
消防隊員背著帳篷上山。張浪 攝
與僅背著小包的記者相比,森林消防隊員們更加艱難——他們背著最重達120斤的救災帳篷和物資,只能隔段時間換人。繩子深深勒在肩上,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康定中隊隊員彭建博在繩子下墊了一根木棍,以減輕壓力。途中休息時,他摘下頭盔,頭盔內側的海綿竟滴下水來。
“很累,但我們要盡快把帳篷送上去,老鄉在等。”眼前這位年僅24歲的森林消防隊員,家就在旁邊的燕子溝。地震發生后,正在樂山駐防的他立刻隨隊趕赴震中,這兩天一直在磨西鎮救援,“兄弟們特別辛苦,來我家鄉救災,給我扎起!(四川話,意為支持)。”
村民趕著騾子前來接應。張浪 攝
一個多小時后,山路走到一半,森林中忽然傳來叮當聲。尋聲向上望去,是村民趕著4匹騾子來接應。將一部分帳篷綁上騾背后,隊伍繼續向山頂進發。經過一片玉米地時,有村民在此等候,并準備了一背簍新鮮核桃。大家決定在此休息。
又過了近一小時,山路終于走完,早有村民騎著摩托車在水泥村道上等候。他們接過帳篷,救援人員終于得以輕裝走完最后一公里。
進入磨崗嶺村,一位老奶奶聽說救援人員到來,哭了起來,“你們終于來了,太好了,房子都爛了……”聽到老奶奶家中糧食、銀行卡、存折、衣服、電視機都在房子里,消防隊員立刻跑到老奶奶家搶救物資。
12時30分左右,28頂帳篷和生活物資終于抵達磨崗嶺村安置點。只用了半個小時,十幾個救災帳篷就已搭建好。村民們也忙碌起來,煮稀飯、燒熱水。孩子們見到身著橙衣的消防隊員,感到十分稀奇,玩鬧起來。
村民用摩托車載著帳篷走完最后一公里。張浪 攝
“見到消防隊員就像見到親人,想掉眼淚水。”磨崗嶺村村委會副主任董祖斌很激動,他說,目前70多名村民困在這里出不去,多為老人小孩,大家集中在安置點搭了簡易棚,幾位傷員已轉走,“等救援物資,大家不敢回房子里拿東西。”
幫村民們搶救家中物資后,消防隊員們進行了難得的休整。連續兩日緊急救援,翻山越嶺,不少消防隊員腳磨掉了皮。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雅江大隊一中隊指導員伍文沛脫掉鞋子換藥時,疼得齜牙咧嘴。掛彩的還有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雅江大隊大隊長張國勝,他摔斷了半顆門牙,“這個可別寫,丟人!”他叮囑記者。
消防隊員在磨崗嶺村搭建帳篷。張浪 攝
16時左右,經過休整,消防隊員原路返回。山路太陡,為保護膝蓋,有消防隊員砍竹子做手杖。此時,遠處巨大的垮塌山體觸目驚心,石頭滾落時轟隆作響,隨之蕩起一片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