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常山縣志愿者為救助對象搭建家具。 楊忠群 攝
中新網衢州9月5日電(董易鑫 俞國文 占振宇)今年9月5日是中國第七個“中華慈善日”。當日,記者從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民政局獲悉,當地依托“融慈善”數字化應用場景,兩年內累計辦理線上救助1040例,發放救助資金約152萬元、物資超3900件。
為解決慈善資源分散、救助力量薄弱等問題,實現精準救助、慈善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該縣依托大數據、互聯網開發了“融慈善”數字化應用場景。
常山縣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張徐琴介紹,該場景下,求助民眾僅需在手機上填寫并提交個人基本信息和求助訴求,待后臺工作人員審核、當地民政部門入戶調查其情況屬實后,慈善組織將認領求助訴求、上門進行救助,反饋辦理結果。整個救助過程在15天完成,基本形成工作閉環。
常山縣志愿者給救助對象送文具。 楊忠群 攝
幾天前,該縣青石鎮大塘后村村民方承紅在“融慈善”數字化平臺發布了求助信息:其因患病多年需長期治療,夫妻二人手頭并不寬裕。眼下,正值常山胡柚的壯果關鍵期,能否及時施肥直接影響到胡柚的產量、質量,但是他們卻沒錢購置肥料。
了解到200多棵胡柚樹是方承紅家庭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后,志愿者及時送來的胡柚專用壯果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搭建‘融慈善’數字化應用場景,可以把具有慈善救助職能的各個職能部門、群團組織、慈善組織等整合在一起,使得慈善救助從分散、臨時、單一模式,向歸口、綜合、統一模式轉變,構建起‘慈善救助共同體’。”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浙江省慈善聯合總會監督委員會委員夏學民說。
常山縣民政局負責人江根華介紹,如今,越來越多的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入駐“融慈善”平臺,覆蓋住房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眾多領域。下一步,常山將繼續完善“融慈善”數字化應用場景,接納更多慈善資源,幫扶更多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