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黎平研究員介紹空間應用系統問天實驗艙近期總體情況。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8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后在軌運行已經有一個多月,艙內搭載的有效載荷狀態如何?工作情況怎樣?下一步有什么安排?承擔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任務的中國科學院(中科院)29日對媒體表示,截至目前,問天實驗艙各有效載荷狀態良好、工作穩定,后續將持續開展在軌實驗。
(資料圖片)
中科院科學傳播局當天在北京、上海兩地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組織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科研團隊向媒體通報“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暨空間站高等植物培養實驗階段性進展情況”。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問天實驗艙主任設計師、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趙黎平研究員介紹說,空間應用系統問天實驗艙任務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究為主,艙內部署有生命生態實驗柜、生物技術實驗柜、科學手套箱與低溫存儲柜、變重力科學實驗柜等科學實驗設施,并配置艙內外應用任務共用支持設備,聯合支持科學項目在軌全任務鏈實施。
問天實驗艙7月24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入軌3小時后,空間應用系統有效載荷首次加電,開展基本功能測試。截至目前,問天實驗艙各有效載荷狀態良好、工作穩定。
一是配電器、應用信息主機、應用流體回路等有效載荷在軌支持設備工作正常。
二是科學實驗柜初始狀態設置、基本功能測試正常,在軌測試有序開展。航天員于7月28日完成生命生態實驗柜通用生物培養模塊解鎖、狀態設置、輻射測量模塊和植物培養單元安裝。8月8日和12日,航天員完成變重力科學實驗柜、科學手套箱、低溫存儲裝置、生物技術實驗柜的解鎖和組裝,組裝過程順利高效。組裝完成后,變重力科學實驗柜、科學手套箱、低溫存儲裝置開展既定在軌測試內容,通過下行遙測數據和工程數據判斷,相關科學實驗柜及科學實驗系統工作正常,載荷狀態良好。
三是隨艙發射科學實驗項目在軌實驗按計劃開展。7月28日,航天員完成生命生態實驗柜科學實驗單元(含實驗樣品)在通用生物培養實驗模塊中的安裝,隨后開展擬南芥和水稻種子的注水,開始在軌實驗,溫度、濕度、光照控制正常。通過下行圖像數據分析判斷,水稻和擬南芥種子萌發后生長狀態正常,后續按計劃開展培養和在軌實驗。
四是空間環境保障及時有力。問天實驗艙發射后,空間環境保障分系統24小時監測空間環境的變化情況,共發布空間環境預報產品549份。根據目前空間環境監測數據分析,近期太陽活動水平極低到低,地磁活動以平靜至微擾為主,有利于中國空間站各項在軌工作的開展。
五是地面系統運行高效穩定。有效載荷運行管理中心軟硬件系統工作正常,與各中心通信鏈路暢通,有力確保載荷在軌安全和基本功能測試正常開展。
趙黎平表示,空間應用系統問天實驗艙后續各項工作安排也有序推進,已按計劃開展艙載有效載荷首次加電檢查、基本功能測試和在軌實驗。目前,各有效載荷狀態良好、工作穩定;生命生態實驗柜、生物技術實驗柜、變重力科學實驗柜、科學手套箱與低溫存儲柜及在軌支持設備已完成基本功能測試,測試結果正常、符合預期;生命生態實驗柜正在開展在軌實驗工作。
她透露,空間應用系統下一步主要工作項目包括:8月至10月,開展生命生態實驗柜在軌實驗,生物技術實驗柜、生命生態實驗柜定期模塊巡檢,以及變重力科學實驗柜、科學手套箱與低溫存儲柜在軌測試。神舟十五號任務期間,進行能量粒子探測器、等離子原位成像探測器艙內組裝、自測試、艙外安裝、在軌測試、在軌工作等。預計神舟十五號返回前,完成各科學實驗柜在軌測試工作,后續將持續開展在軌實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