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 (馬廣志 張素)研究表明,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處于上升態勢。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經常伴有焦慮、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問題。臨床上將這類共病患者稱為“雙心”疾病患者。
近日,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主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承辦的“安‘心’工程——臨床醫生人才計劃雙心技能提升項目”在北京啟動。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秘書長趙本志在致辭時說,安“心”項目是一個平臺、一座橋梁,鏈接全國各地的“雙心”醫學專家,為熱愛“雙心”醫學的臨床醫學人才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和機會。
趙本志表示,在這個平臺上,通過開展“雙心”醫學相關學術活動,更緊密地將全國的“雙心”醫學人才聯系在一起,共同推進“雙心”醫學的研究和臨床工作。
此前有研究指出,一半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合并有焦慮、抑郁、睡眠障礙等不良情緒問題,而且發病率逐年提高。很多心腦血管患者合并有或輕或重的精神心理問題,臨床表現與心肌缺血、心絞痛、冠心病相同,易出現胸悶、心慌、胸痛等癥狀,但這些癥狀往往可能是因為心理因素引起的。換言之,心臟疾病與精神心理疾病相互制約、相互影響,需要臨床醫生高度重視,遵循“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綜合管理“雙心”患者,幫助患者實現心身的全面和諧統一。
多位專家表示,加強“雙心”醫學的宣傳推廣工作刻不容緩,讓更多的醫務工作者加入“雙心”醫學的隊伍,提升“雙心”醫師的臨床技能,培養既懂心臟疾病又掌握精神心理知識的臨床“雙心”醫學人才,運用整體論的思想對“雙心”疾病做到早識別、早診斷、早治療。
作為“安‘心’工程——臨床醫生人才計劃雙心技能提升項目”的倡導者、執行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雙心醫學中心主任劉梅顏在啟動儀式上表示,通過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這個公益平臺,“雙心”項目專委會的專家將始終以培養臨床“雙心”技能人才為目標,聯合各醫院的“雙心”團隊,開展“雙心”醫學臨床和相關學術研究,以及“雙心”診療模式探討,專業培養心血管科醫生、全科醫生轉變為“雙心”醫生,運用“雙心”醫學思路為患者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