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天津中醫藥大學外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名中醫 崔乃強教授 天津市南開醫院供圖
中新網天津8月22日(作者 孫玲玲)北京時間8月23日11時16分將迎來處暑節氣。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節氣的到來,標志著炎熱的天氣接近了尾聲。但是真正的涼爽一般要到白露以后。人們常說的“秋老虎”常發生在處暑前后。
為了弘揚中醫養生與防病文化,讓公眾了解和掌握節氣養生的知識,天津中醫藥大學邀請天津醫科大學外科學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外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名中醫崔乃強談“處暑節氣與養生”。崔乃強教授從生活起居、運動鍛煉、飲食調養、情志調攝等方面分享養生防病理念。
崔乃強教授指出,處暑時節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大家應該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午睡也是處暑時的養生之道,通過午睡來彌補夜間睡眠不足,緩解秋乏。此外,處暑后天氣越來越干燥,要主動多次少量飲水。處暑之后,天氣轉涼,不過早增添衣服能夠增強人體的御寒能力。但是“秋凍”也要有度。一旦溫度驟降或者早晚氣溫低的時候,還是要及時、適當地增加衣服來保暖。
此外,處暑時節秋高氣爽,格外適宜戶外運動。崔乃強教授特別推薦通過戶外散步來養生,戶外散步的運動量雖然不大,但可以活動全身的肌肉和關節,促進氣血運行,還能加強心肺功能,提高抵抗力,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欲,尤其適合體質較弱的人群。但在戶外運動時也要格外預防蚊蟲的叮咬,處暑時節的氣溫和濕度適宜蚊子的繁衍,故此時要注意,以免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的傳播。
處暑時天氣較為干燥,飲食調養格外關鍵,崔乃強教授指出,燥邪易灼傷肺津,因此宜多吃具有養陰潤肺功效的食物。首推蜂蜜,它具有養陰潤燥、潤肺補虛、潤腸通便、解藥毒、養脾氣、悅顏色的功效。銀耳亦是養陰潤肺的佳品,可防治干咳少痰、痰中帶血、失眠多夢等病癥。除此之外,還可多吃梨、百合、芝麻、牛奶、蓮藕、荸薺、甘蔗等。飲食以清淡為主,切勿暴飲暴食,并增加維生素的攝入,從而有效排出人體代謝產物,增強胃腸道功能,避免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
崔乃強教授提示,處暑時節,秋意漸濃,大自然呈現蕭索之象,此時人們容易出現悲秋感懷的情緒。平時可做一些聽音樂、練習字畫、讀書、釣魚等安神定志的活動。注重收斂神氣,使神志安寧、情緒安穩,切忌情緒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