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品講解、物流配送……8月9日,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致福農民工返鄉創業園(以下簡稱“創業園”),重慶日報記者走進彭緒波的直播間看見,熒光燈下,這個去年才接觸電商的小伙已成了直播帶貨的行家里手。很難相信,一年前,彭緒波還是汽車維修車間的一名維修工。
“過去手里握的是扳手,現在改握麥克風了。”2021年,彭緒波返鄉創業做電商,短短一年多里成長為電商達人,每天銷售量600多單,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彭緒波告訴記者,“比以前在外打工強太多,這與創業園‘保姆式’服務密不可分。”
2021年,致福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在市、縣兩級人社局支持下,按照產業園建設要求,圍繞場地保障、創業指導、事務代理、融資對接、政策落實五大功能為返鄉創業農民工提供針對性服務。
創業園負責人石正偉介紹,作為一個集倉儲、辦公、快遞、展示、培訓、運營、咨詢、配套食宿等為一體的創業型電商園區,從彭緒波等人進駐伊始,園區就聚焦直播培訓、供應鏈體系保障、物流配送等提供全方位服務。
2019年,冉歐返鄉開始接觸電商產業,但一直處在起步探索階段,發展不溫不火。進駐園區以后,園區積極提供辦公場地、政策咨詢、網絡保障、直播培訓等各項服務,助力他翻開了電商事業的新篇章。
“訂單是最有力的實證。”冉歐介紹,過去自己一天訂單最多不到30單,入園發展后,有了強大的后勤保障服務,訂單是以前的10倍。
截至目前,園區通過專業導師“傳幫帶”創業培訓,共培育各類網企、網店80多家,年銷售酉陽農特產品5000余萬元,帶動美工、客服、打包員、快遞員等300多人就業。
酉陽縣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致福農民工返鄉創業園作為渝東南最大的以電商為主體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園,不僅在帶動返鄉農民工就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還是酉陽農特產品電商銷售的“風向標”。
渣海椒,作為武陵山區常見的美食,過去“養在深閨人未識”。去年,經過創業園選品推薦,觸網上市,酉陽的渣海椒不僅走出深山,還成功坐穩抖音平臺銷售第一的位置;酉陽本土的土家面條也不遜色,創下了2小時銷售1.8萬斤的紀錄……
石正偉表示,創業園的“保姆式”服務和“陪伴式”成長,掀起了酉陽返鄉農民工的電商“創業潮”。園區立足鄉村振興新階段,已制定并啟動了“三百行動”計劃,將進一步發揮園區作用,帶動百人返鄉創業,帶動百企進園入駐,帶動百業發展壯大。(本報記者 陳維燈 實習生 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