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前,國內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共有職業學校1.12萬所,在校生超過了2915萬人。如何在新時代做好技能技術型人才的培育工作,特別是提升技能技術型人才個人素養水平,是站在發展新時期要破解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杭州市第四機械技工學校堅守立德樹人初心,致力于辦有溫度的職業教育,多緯度提升學生個人素養。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每天早晨,杭四技校的校園里都能聽到響亮的讀書聲,這樣的"國學晨讀"已成為杭四技校一道特別的風景線。
談及晨讀背后的故事,杭四技校校長應國紅感慨:"其實職業學校的生源較差,管理是最大的困難,傳統的教育模式對于他們來說很難奏效。"他發現,學校多數同學因為家庭、自身等復雜因素影響,學生最大的問題是對自己缺乏自信,從而放任自己缺課逃課、違紀違規。對此,學校以軍事化管理為抓手,通過強化管理模式,將學生日常時間框架化,從而培養在校同學的自律能力。
"中職學校的老師并不輕松,特別是班主任。我們既要培養學生專業愛好,更要當好學生的人生導師。"大數據技術專業老師仲愷琪表示,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幾乎圍繞培養學生基本興趣點展開,讓學生以教師為榜樣,激勵學生超越教師。國學晨讀、學分制改革、晚訓、夜訓,學校通過合理安排同學們的日常時間,養成良好的自律能力,鼓勵學生尋找自己的興趣點,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認識自我。
把每一位學生培養成"有態度、會技能、能發展、懂生活"的人是杭四技校努力的目標。為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擔當,學校開展了志愿服務全員覆蓋計劃,將其打造成思政工作的重要平臺,讓每一位同學能夠在志愿服務中找到自己出彩的機會。
殘運會、盲人門球館、亞殘運會倒計時等志愿服務活動都留下了杭四技校學生的身影。目前,機械2002班的應家敏在學校已經累計了100多個志愿工時,還被塘棲鎮評為了"最年輕的志愿者"。談及志愿服務的感受,應家敏說,"參加志愿者活動對于我來說是服務他人的機會,是一個改變自己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我在其中獲得了認可。"
"身教其實比說教更有說服力,學生們收獲的認同感更多了,也就獲得了提升自己的動力源。"應國紅說道,在這樣的管理下,學生的溝通、組織與個人技術能力都能夠全面提升,這樣也為步入職場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和家長,也一并輻射到我們的合作企業。在企業看來,杭四技校畢業的學生個人素質是過硬的,這一點我也非常有信心。"
來源:齊魯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