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患有甲狀腺癌,要盡快手術。但要手術就必須先打掉孩子!”
一位患有甲狀腺癌的女性,和丈夫走遍大江南北,尋訪名院名醫,卻都得到了一個相同的答案。所有醫生都建議,要盡快進行手術,但前提必須先打掉孩子。但這個孩子,他們足足等了8年。
(相關資料圖)
當她含淚向醫和你創始人彭林教授講述她的求醫過程時,彭林教授被深深地震撼。曾在頂尖三甲醫院當科室主任的他很清楚,那些醫生所給出的治療建議都是正確的,但又是不近人情的。而面前的這對夫妻,從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已經在深水掙扎了許久,自己則是他們最后抓住的一根稻草……
彭林教授立即安排全科醫生組織專家會診,半小時后,一支由甲狀腺科、外科、婦產科醫生組成的專家委員會來到患者面前。從這一刻起,對這位媽媽的任何治療意見,都將由現場的專家委員會綜合給出。
醫和你專家委員會在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對癌癥發展情況進行評估推測后,給予了終極診療建議:患者可安心養胎,保證每月到醫和你進行檢查,持續觀測身體狀態,等孩子生下之后,再進行癌癥手術。
“大膽!冒險!”聽到這樣的診療意見,患者第一時間樣想到,但轉瞬便紅了眼眶。她摸了摸肚子,第一次覺得,這群醫生真的在設身處地自己考慮,因為她比誰都更想保住這個孩子。
看出了患者的擔憂,醫和你專家對其細心解釋道,癌癥擴散需要一定的時間,醫生會時刻觀察,不會任由癌細胞擴散。聽了醫生的安慰,患者終于放下心來。幾個月后,夫妻倆抱著新生兒來到醫和你。這一次,她坦然地接受了手術治療,切除了癌變組織。
傳統醫院很難敢這樣“冒險”
把“保大還是保小”這種兩難抉擇交給患者的情況,在傳統醫院并不少見。較兩全的方案,則是提前安排剖腹產,患者媽媽雖然能夠較早得到治療,但早產寶寶卻需要住院特護。如此一來,寶寶初來世間就要遭不少罪,日后也需要家長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照料。這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無奈,并不是患者真正希望的方案。
在傳統醫院的就醫流程和業務模式下,醫患關系脆弱易折,“冒險”的代價太大,醫生傾向于提出更保守的方案。在醫和你,每位醫生皆秉持著“和患者成為朋友”的服務理念,由醫小助就診前后全程對接,全科醫生一對一服務,專家委員會集體決策,才能在病患遇到兩難困境時,快速做出應對策略,有效解決患者難題。
醫和你“藝高人膽大”的底氣:高定全科醫療
多數公立醫院都不敢干的事,醫和你這家醫療機構憑什么敢?
醫和你敢“冒險”的底氣,來自它用七年時間重塑的全新醫療服務體系——高定全科醫療。高端定制全科醫療,是全科醫生人才與服務體系在中國全面推進形勢下,所誕生的全新全科醫療服務模式,代表了目前中國醫療服務先進管理水平,七年來,醫和你累計服務超20萬人,手術超1萬臺次,轉介紹率高達75%。
把時間撥回到十幾年前,“新醫改”后,社會資本大量涌入醫療領域,國內上萬家民營醫療機構應運而生。有別于傳統大型綜合醫院,民營醫院的運營發展路線不斷切割細化,側重于專科專病。2014年,衛生部印發了《關于醫師多點執業有關問題的通知》并在部分地區先行試點。伴隨這一政策出臺,彭林教授借勢入局,于2015年創立醫和你。
在醫師多點執業政策的施行下,高水平醫生和高水平醫院的捆綁鏈條開始松動,在醫和你共享的醫療模式下,鏈接行業頂尖醫療專家成為現實,這也是醫和你專家委員會的根基。患者通過醫和你專家委員會,篩選行業優秀醫生對患者進行看診。但在此之前,醫和你高定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已經對患者進行細致的檢查,做到比患者還了解自己的病情。
醫和你知道患者所想,知道給出兩難的建議其實并不負責。因此專家委員會為患者給出權威診療意見,在傳統醫院看來是一種“沒有必要的擔責”,而在醫和你看來,這是對患者朋友必要的負責。
患者口中“不像醫院的醫院”
去傳統醫院就診時,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此時自己并不是一個有思想有靈魂的人,而是個多少帶點問題的生物。“搶號三五天,排隊兩小時,看病五分鐘”更是常態。加上資源極其有限,醫生并沒有太多時間分配給單一的病人。這種沒有尊嚴的感覺,讓因生病本已焦慮的情緒雪上加霜。
走進醫和你,你不會聞到撲鼻而來的消毒水味,不會在墻上看到一塊冰冷的金屬。無論在診療室還是病房,你只會看到柔軟的座椅,暖色調的裝潢,仿佛置身度假酒店。在這里,媽媽可以陪著孩子進手術室,丈夫可以陪著妻子做孕檢。你有個知曉你所有身體情況的全科醫生朋友,還有醫小助全程跟進,幫你搞定資料整理、專家預約、支付流程等就診事項。
在醫和你,每位醫生只需做好“為患者看好病,成為患者朋友”這一件事,真正讓每位醫生得到患者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感謝。而這也正是醫和你眾多醫務人員自發為每位患者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的推動力。
“患癌媽媽”的故事,在醫和你時有發生,但不論病情簡單或復雜,都能在專家委員會的診療意見下得到合適的治療。在醫和你,“自然、希望、溫暖、愛”七字箴言不僅是品牌的經營哲學,更是每一位患者體驗后的真實心聲。
來源:中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