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首次涉及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績效評價,細化政府采購給予中小企業政策支持情況——
一百零二家中央部門“曬賬本”
決算公開,是中央部門主動向社會“曬賬本”“亮業績”的重要窗口。7月21日,由財政部率先公開,102家中央部門同日“曬賬本”,在財政部“中央預決算公開平臺”公開了2021年度部門決算。中央部門“賬本”包含哪些信息?今年的“賬本”該怎么讀?其中有哪些新內容?
據了解,中央部門決算是由中央各部門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及其履行職能情況編制、反映部門所有預算收支和結余執行結果及績效等情況的綜合性年度報告,是改進部門預算執行以及編制后續年度部門預算的參考和依據。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央部門決算公開對加強和改進預算管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是中央部門連續第12年向社會公開決算。12年來,中央部門決算公開由最初的2張表格增加到9張,由單純“擺數字”發函到展示績效成果,由各自不同時間公開到在同日公開,由分散在各部門網站公開到集中于同一平臺公開,范圍逐步擴大、指標逐步細化、內容不斷豐富、方式不斷優化。
此次102家中央部門依法依規向社會公開2021年度決算,內容包括部門概況、部門決算表、部門決算情況說明、名詞解釋4部分,以及收入支出決算總表、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表等9張報表,涵蓋部門收支總體情況以及財政撥款收支情況。其中有各部門總體收決算情況和相關收支變動說明,“三公”經費、機關運行經費、政府采購支出、國有資產占用情況、預算績效評價等重點內容也有專門說明。
績效信息是中央部門決算的重要部分,直接反映了預算資金執行的效果。今年,中央部門績效信息公開范圍更廣、力度更大,隨同中央決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送的項目績效自評表數量增長到586個,比上年增加93個;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參閱的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報告增加到36個,比上年增加7個,涉及資金6000多億元。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認為,今年項目績效自評結果、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報告公開數量進一步增加,體現了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持續推進。
同時,今年是中央部門決算首次涉及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績效評價,中央本級基建投資項目、中央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項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等被納入評價范圍。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院長白彥鋒分析,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主要反映國有資本運作特別是對國有資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情況,今年中央部門決算首次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績效評價情況進行說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此外,今年的中央部門決算還進一步細化了政府采購給予中小企業政策支持情況。政府采購支出情況往年僅公布中小企業合同和小微企業合同額度及占政府采購的比重。今年,為推動各部門落實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政策,還增加公開了貨物支出、工程支出和服務支出授予中小企業的占比。從多個中央部門公布的決算情況看,中央部門正帶頭通過政府采購向中小企業“雪中送炭”。例如,廣電總局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度政府采購支出中,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占政府采購支出總額的62.8%,其中授予小微企業合同金額16191.03萬元,占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的23.8%;貨物采購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占貨物支出金額的85.1%;工程采購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占工程支出金額的53.1%;服務采購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占服務支出金額的55.9%。“相關細化內容有助于引導推動各部門落實政府采購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要求,也有助于社會各界分析相關政策領域的問題。應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領域相關制度設計,更好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汪德華說。(記者 汪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