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發展網訊 7月26日,教育部舉辦“教育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直屬高校定點幫扶工作成效。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介紹了高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取得的成就。在回答記者提出的“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方面還將采取哪些舉措”這一問題,雷朝滋表示,教育部在認真組織高校總結落實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的工作成效,在此基礎上,擬于近期開展“十四五”高校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示范工程項目。
示范工程旨在總結前期工作經驗基礎上,充分發揮高校科技人才優勢,研發新技術、探索新機制,形成可示范推廣的典型經驗,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水平,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人才支撐。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開展種業研發示范工程。為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必須不斷提升種業創新水平。加強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種業研發示范工程將針對主要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畜禽水產等開展品種創新,因地制宜,突破品種創制、規模制種等環節的關鍵技術,確保增產增收,提升經濟效益。
二是開展智慧農業、綠色農業示范工程。圍繞農業創新發展新需求,開展智能拖拉機、無人機等農業裝備研發,推動農產品種植養殖、儲運及加工智能化;利用農業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精準農業信息服務,實現農產品生產、交易、加工、物流、倉儲全環節協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聚焦農業重大病蟲害防治、動物疫病防控、化肥農藥減施增效、農業廢棄物管理等需求,通過微生物農藥技術、疫苗研制等手段,支撐農業綠色發展。2021-07-26 11:06:57雷朝滋:
三是開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示范工程。引導高校緊緊抓住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電子商務等在農村蓬勃興起的新產業新業態,通過現代化的生產技術、信息技術、溯源技術等,提高農產品現代化加工與質量安全水平,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通過智慧旅游、虛擬現實等系統建設,提升鄉村吸引力、知名度,推動鄉村現代服務業發展,拓展鄉村產業發展空間,促進產業增值增效。
四是開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工程。建立高校對接服務農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長效機制,通過“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方式,理清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各主體的需求,實現高校科技產出與農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精準匹配;積極推動科技成果實現市場價值,激發高校科技創新促進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利用數字鄉村建設契機,完善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更多農業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五是開展鄉村振興人才培育示范工程。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健全高校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促進高校不同學科、專業的人才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投身鄉村建設;加大涉農高校、學科專業建設力度,推進涉農高端人才培養,加強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生產經營人才、公共服務人才培訓,為鄉村振興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人才和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