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獨庫公路垃圾遍地”話題在網絡引發網友關注。7月2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官方公眾號發布文章倡議,請自駕游客隨車攜帶垃圾袋,將垃圾投放到沿途的垃圾箱或垃圾站內。
多位今年游歷過獨庫公路的游客向澎湃新聞反映,獨庫公路沿途停車區、休息站等場所,食品袋、塑料瓶等垃圾非常多,并且亂扔垃圾問題在其他設置了垃圾桶的熱門景區同樣存在。
【資料圖】
有戶外愛好者呼吁,在人們追尋自然美景的同時,應遵循“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原則,盡量帶走旅程中產生的全部垃圾。
從業者稱今年游客增加約30%,垃圾問題尤其突出
7月25日,來自重慶的游客何女士告訴記者,她于7月中旬自駕游途經獨庫公路,在附近停留了約3天。期間,她注意到,獨庫公路沿途觀景臺、公路停靠點、熱門景區都有很多垃圾遺留。“大部分都是食品垃圾,尤其是一群人停留過后,一袋一袋的沒有帶走。里面的丟棄食物都腐爛了。”
何女士說,自己在獨庫公路上沒有看到環衛工人,公路上也沒有設置供游客扔垃圾的垃圾桶,因此游客的自覺其實很重要。在旅行過程中,她一般會開車將垃圾扔到景區的垃圾桶里,或者交給沿線的個體商鋪處理。一般來說,開車2到3小時能遇到一個可供扔垃圾的商鋪。
“北疆的風景色彩十分純凈豐富,沿途有高山河流湖泊,這些垃圾真的很破壞風景。”何女士看不下去,開始在旅行沿途志愿撿垃圾,一天能撿滿一兩個垃圾袋。有人表示不解,跟她說“撿不完的,不要再撿了”,也有路過游客對此舉表示肯定。
6月底,在烏魯木齊讀書的大學生小李和同伴一起包車在新疆游玩,她也注意到了類似的情況。小李說,途經獨庫公路時,游客還沒有后來新聞報道里這么多,并不堵車,但自己已經看到很多路邊凹進去的溝里堆積著垃圾。
不僅僅是獨庫公路,小李在賽里木湖游玩時,也注意到景區存在垃圾亂扔問題。在湖邊,她看到清澈的湖面漂著塑料瓶。“因為這個湖真的很干凈,在湖邊一眼就看到不屬于這個湖的東西,我立馬就撿起來扔了,心里就舒服點。”小李說,“賽里木湖也是比較商業化的景區,有很多觀景點都有垃圾桶。”
7月25日,獨庫公路沿途一家騎行驛站的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今年相對前兩年到新疆的旅客確實多了,大概增加了30%到40%左右。夏天是新疆旅游的旺季,今年大概從6月開始,獨庫公路就已經有很多垃圾出現。“以前也有,今年問題特別嚴重,今天我看路上有紙片什么的都黏在地上了,這里風大,以前(垃圾)能飛就飛走了。”他說。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獨庫公路附近有很多牧民,垃圾對牧民的牛羊會有影響,牛羊誤食容易導致死亡。
據媒體報道,2021年7月,新疆伊犁州文旅局副局長賀嬌龍在直播間與網友互動時就表示,獨庫公路的垃圾量非常大,不少工作人員需要每天撿垃圾約20個小時,月薪5000元在獨庫公路招不到一個清潔工。
7月24日,新疆文化和旅游廳官方公眾號發文呼吁:請不要讓獨庫公路變成垃圾場。文章還提及,除了獨庫公路成為垃圾覆蓋的“重災區”,烏孫古道的天堂湖,瓊庫什臺村等地也面臨類似情況。
據網友爆料,位于新疆伊犁州特克斯縣烏孫古道的天堂湖也出現垃圾遍地的情況。特克斯縣文旅局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天堂湖屬于尚未開發的景區,當地每天有直升機飛往天堂湖,會把垃圾帶出來。另外當地也會提醒帶隊進山的驢友領隊和牧民,不要讓游客亂扔垃圾。
戶外愛好者提醒游玩應遵循“無痕山林”原則
有7年戶外經驗的徒步愛好者劉先生告訴澎湃新聞,類似垃圾堆積的現象不僅僅存在于新疆。劉先生說,自己曾走過國內不少徒步線路,塑料垃圾在各個徒步線路都很常見。
劉先生介紹,在一些營地露營時,當地牧民就會來收取垃圾收容費,然后垃圾交由當地牧民焚燒處理,他曾在川西一條徒步線路繳納過100元一人的費用。他說,“我感覺這種方式是不好的,這樣會讓游客養成理所當然丟垃圾的習慣,而且當地牧民采用焚燒垃圾的方式處理(也不好),如果能帶出去,可能會得到更專業的處理。”
多名戶外愛好者向澎湃新聞記者指出,游客在戶外出游時應遵循“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原則,如,妥善處理垃圾、尊重野生動物、請勿取走自然中的物品作為紀念品等。
今年6月,劉先生曾參與一次徒步愛好者組織的垃圾清理活動,200多名徒步愛好者協同從南京寶卡湖景區撿出近1200斤垃圾。
劉先生提醒,旅游、露營的游客在有條件時最好把垃圾全部帶走,尤其是不可降解的垃圾,例如塑料包裝袋等。在特殊情況下,果皮、菜葉等可以降解的垃圾如需就地處理,可以到遠離水源的地方掩埋。
新疆文化和旅游廳官方公眾號發布的呼吁文章也倡議,請自駕游客隨車攜帶垃圾袋,將垃圾投放到沿途的垃圾箱或垃圾站內。自駕途中不隨意停靠,在劃定停車位按箭頭方向停車。出游盡量自帶水杯和環保袋,減少飲料瓶、塑料袋的丟棄和污染。不要在水源旁和牧場區域亂丟垃圾,以防牛羊誤食垃圾危害生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