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王曉濤
2022數字金磚論壇日前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主題是“金磚國家攜手擁抱數字化轉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院長、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理事長余曉暉在論壇上表示,全球數字化轉型不斷加速,數字經濟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展現出很強的韌性。他在題為《數字化轉型與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的演講中介紹,經中國信通院測算,2020年47個國家數字經濟增加值比GDP增速高5.8個百分點。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9.2萬億元,占GDP的38.6%,其中產業數字化部分達到了31.7萬億元,占GDP的31.2%,成為數字經濟的主戰場。
余曉暉認為,數字化與信息化、自動化的本質一脈相承,又呈現新的特點,一個重要表現是數據驅動,而提升連接產業要素的范圍和增強數據應用的深度是數字化轉型的兩個內在特征。數字化是利用數字技術變革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產業組織方式的系統轉型過程,體現為業務轉型、運營轉型和組織變革的一系列組合,通過變革創新范式、優化產業資源配置方式帶來新價值增長、效率提升和敏捷性,進而帶動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工業互聯網是數字化轉型的基本路徑和方法論,本質是由數據驅動和行業機理、知識相結合的一個新的優化范式。通過國內外工業互聯網實踐,可以看到數字化轉型的探索已經由效率變革走向價值變革,由企業內走向產業鏈價值鏈,而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互聯自治的全球供應鏈網絡和智能化生產組織是一個新的探索方向。同時,數字化為中小企業“保生存、提效率、創產品”提供了新的路徑。此外,需高度關注工業互聯網平臺經濟發展的新動向。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首次縮減,體現了市場整合集中的態勢,Top10平臺市場份額已提高到65%。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技術、應用、生態等方面仍在快速發展中,經中國信通院監測,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已超過1000余家,其中有影響力的平臺超過150余家。同時,工業園區將成為平臺應用落地的重要陣地。
余曉暉表示,全球產業界對5G高度期待,“5G+工業互聯網”已實現從“0”到“1”到“10”的突破和拓展,在礦山、工廠、港口、電力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可復制的解決方案。2021年5G“綻放杯”大賽項目已超過1.2萬個,其中近半數的項目已進入到商業落地階段。目前,5G應用仍然主要體現為增量創新和邊緣革命,通過未來2~3年探索實踐,5G將進一步進入工業的核心系統和流程,成為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信通院和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已開展了5GURLLC先鋒營活動,推進5GURLLC+工業自動化應用落地試驗和產業生態培育,目前取得了積極進展。變革性技術方面,工業人工智能應用路徑與模式逐步形成,在提升工業問題解決速度和解讀的同時,也擴展了可解決問題的邊界,目前國內工業智能應用仍然是以傳統人工智能為主,但深度學習、知識圖譜等新興人工智能技術也有較好的探索。
余曉暉介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運行3年多來,快速成長,注冊量突破1400億,給產品、設備和數字對象賦予了全生命周期身份證,同時通過分布式、標準化、輕量級解析系統實現了數據查詢和交互。可信工業數據空間是通過體系化的技術安排(分布式和端到端的數據連接、管理和控制),確保數據流通協議的確認、履行和維護,解決數據要素提供方、使用方、服務方、監管方等主體間的安全與信任問題,將成為實現產業數據安全共享和可信流通的關鍵路徑。
余曉暉認為,在未來5年、10年、20年,數字化轉型是全球共同認可的重要發展方向。對于企業來說,這不是一個錦上添花的過程,而是事關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建議下一步從深耕細作、推廣普及、鍛長補短等方面,全面推動數字化轉型。通過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融合應用,以及數字平臺、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打造扁平開放的制造系統,形成基于知識和數據的制造模式,構建彈性智能的產業鏈供應鏈網絡,建立融通發展的數字經濟體系,實現一二三產業融通發展,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打通消費和生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