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數字化轉型不斷加快
數字技術如何助力消費品行業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片)
閱讀提示
工信部等5部門日前聯合發布《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方案(2022-2025年)》,提出數字化助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新任務和目標。業內認為,數字技術將為消費品行業帶來更多新品、名品、精品。
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應用電子商務的企業比例均超過80%;在紡織服裝、家用電器、食品醫藥、消費電子等行業培育20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創建50個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特色鮮明、輻射力強的“三品”戰略示范城市……工信部等5部門日前聯合發布《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了數字化助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新任務和目標。力爭到2025年,消費品工業領域數字技術融合應用能力明顯增強,培育形成一批新品、名品、精品,品種引領力、品質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眼下,數字化經濟迅猛發展,各行各業紛紛加快布局數字化的應用。借助政策東風,數字化將如何助力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
消費品制造需加“數”轉型
一般認為,消費品工業是直接滿足人們生活消費需求的產品制造業,包括食品、醫藥、輕工、紡織等。
隨著新一代數字技術蓬勃發展,數字經濟新動能持續增強,實體經濟發展模式、生產方式深刻變革,數字化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表示,要準確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更好發揮數字技術在“三品”戰略實施中的積極作用。強化數字理念引領和數字化技術應用,充分發揮、挖掘消費品行業海量數據要素價值,加快智能化改造提升。
“如今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蓬勃發展,消費品工業亟待通過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釋放發展新活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劉文強表示,通過數字化驅動創新資源積聚、設計能力提升、擴大產品供給,將激發企業增加中高端消費品供給的內生動力。
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看來,數字化推動制造與服務深度融合,虛擬與實體深度融合,是促進產業鏈協同、催生行業系統性創新的重要力量。
人民美好生活期待更多國貨潮牌
近年來,國貨消費熱潮持續升溫,國貨的消費認可度迅速攀升,多個國貨品牌正獲得廣闊成長空間。
此次發布的《行動方案》提出,要借力數字技術打造知名品牌。加快推進產品設計、文化創意、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融合發展,將中華文化元素有效融入中國品牌,深度挖掘品牌文化價值內涵,探索開展企業品牌價值評價。
劉文強表示,利用數字化技術可為品牌建設提供良好生態環境,打造一批管理先進、品質優良、品牌卓著的一流企業,深度挖掘民族品牌文化價值,鞏固增強中國品牌國際競爭力,促進品牌消費。
“《行動方案》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力支撐。”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表示,近年來,我國輕工業綜合實力穩步增強,但輕工業領域中小企業多,部分企業缺乏數字化人才及資金,急需成熟案例示范引領和公共服務平臺支撐。
張崇和介紹,下一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將加大力度推廣應用質量管理系統,加快智能化升級,提升現代管理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充分利用行業會展、設計大賽等品牌建設交流展示平臺,積極展示數字化助力“三品”行動典型成果,推廣具有中國文化、中國元素、中國技藝的產品,樹立行業品牌。
依托數字技術突破傳統邊界
近年來,紡織行業積極開展智能制造企業試點示范和系統解決方案優秀集成商評選工作,有效引導全行業智能制造升級實踐。
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間,紡織行業將圍繞化纖、紡紗、織造、非織造、印染、服裝和家紡等重點領域,推動一體化解決方案形成和全流程智能制造技術集成,建設數字化、智能化示范車間或工廠。
孫瑞哲認為,紡織行業要依托數字技術打通邊界,建立高效的協同創新體系和供應鏈體系,骨干企業作為關鍵連接點和實踐主體,要加強創新技術應用與平臺建設。
有分析認為,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企業研發、生產、運營、營銷等環節,不僅可以結合大數據挖掘消費差異化觸點,而且能緊抓消費市場需求痛點,有利于企業進一步降低試錯成本、優化流程以及促進利潤增長。
記者從工信部獲悉,日前,《行動方案》宣貫暨2022“三品”全國行已經啟動。活動將主要包括百家優質品牌引領消費升級、百家數字工廠拓展消費場景、百家區域品牌推介名優好物、百場“促消費”活動營造良好氛圍等。(工人日報記者 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