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社昆明6月24日電 (羅婕)“提升農戶對于氣候變化等方面的應對能力是斯里蘭卡提振經濟和減貧發展的計劃之一。其中,圍繞知識分享、技術交流、人員互訪等內容與中國合作就是一個有效途徑。”斯里蘭卡種植業部農業司司長埃迪麗瑪娜于24日在中國云南——斯里蘭卡農業減貧合作論壇的農業科技合作助力減貧專題研討會中如是說。
當日,數十位來自中國和斯里蘭卡的農業專家學者“云聚”一堂,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參加研討會,共探農業科技合作對減貧的助力作用,為農業科技減貧提供良策。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所長聶鳳英介紹,中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創造了“減貧奇跡”。她表示,中國的脫貧攻堅戰不僅為中國絕對貧困問題的解決和世界減貧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為豐富世界減貧方案、推進“和平與發展”進程做出了重要探索。
來自斯里蘭卡農業部的K.P.Somachandra表示,斯里蘭卡是一個農業大國,如今,依賴傳統農業的落后做法導致生產力低成為其農業發展的一大挑戰。“現在,我們通過引進科學的灌溉體系、創新高密度的種植技術、使用高品質種子提升產量等農業科技方式賦能傳統農業,提高農業生產力,發展農業經濟。”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員劉海清表示建立起農業減貧國際合作產銷體系可以防范市場風險,將農戶通過合理有效方式組織起來,創新生產經營方式,有助于增強農戶對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他建議,可以借鑒中國經驗,開展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的認證,提升出口產業鏈的價值,持續唱響國際品牌。
斯里蘭卡魯胡納大學農業經濟學院高級講師Dilanthi Koralagama表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精準扶貧措施都是中國減貧成功的重要因素。斯里蘭卡的農業領域面臨著科技變革,將知識、技術附加到農業各個環節才能夠最大程度助力脫貧。她希望斯中兩國延續《米膠協定》的傳統友誼,未來能夠攜手幫助斯里蘭卡提升農業產品質量和生產力,早日完成脫貧目標。(完)